Garmin GPS輸入「新店市新潭路三段80巷」,山路越來越小,開得心裡很毛,遇到「60弄」右轉直走到底,來到這裡,沒有看見指標,覺得怪怪的,爬上階梯看看,通往一間小廟,只好原路退回。


原路下山沒多遠,第一個岔路口有木樁指著「獅尾登山口」,跟著指標往上開就對了,這一小段路比「新潭路三段80巷60弄」寬的多。


「獅尾登山口」到了,停車場
不小


12:00 開始出發,融融說她肚子悶悶的,擔心她走不遠,問她要繼續走嗎?出來玩當然要走。


才剛開始走,就看到路旁開滿了粉紅杜鵑,花型小,葉子有金色細毛,我們一時以為這就是「金毛杜鵑」。


某株杜鵑叢中發現這個竹籜棄巢,這個鳥巢引起融融碎碎念:原來是某年二姐把庭院櫻花樹上的鳥蛋弄破……,融融嘟著嘴抱怨不已,她耿耿於懷,我們覺得好好笑。


12:10 獅尾格坪


有展望平台,但是已經有一點腐朽坍塌。


展望「粽串尖」


開始進入新綠的山徑中,這一段是人造杉木林。


腳下發現很多這種「洋蔥」狀「頁岩」,真的很像剝開的洋蔥。


遇到岔路,
我們選擇往上,其實殊途同歸,前幾天下雨,山徑有點兒濕滑。


12
25 大土匪洞


據說日軍入台初期,抗日義軍因遭日軍封鎖,補給困難,只能靠打家劫舍,擄人勒贖維生。這個天然洞穴就是
義軍窩藏肉票的地點,洞口小,內部大,約可容納幾十人,所以叫做「大土匪洞」。抗日義軍聽起來很有民族氣概,但是卻是讓當地居民聞之色變的土匪強盜,老百姓只祈求安居樂,這是最基本的需求。


大土匪洞就位在上下山
的山路旁,扼守交通要衝。


據說大土匪洞後方陡丘有「機槍堡遺跡」,爬上看看,沒找到,但是真的是戰力位置絕佳的狙擊點。


遇岔路,我們往上直達三角點。


遇見「金毛杜鵑」


磚紅色花朵,才知前面看到的粉紅杜鵑是冒牌貨。


葉子摸起來毛茸茸的,難怪叫做「金毛杜鵑」。


12:45 新店最高峰~「獅仔頭山頂」到了,標高857公尺
,山頂一顆「一等三角點」,台灣小百岳第20號,我們的第42座小百岳。


跨過三角點往山邊走,有瞭望平台,走在這上面要格外小心,有些地方已有破洞,有些地方站上面覺得木頭快斷了,有點危險。


日據時代的「台灣製腦合資會社」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和抗日義軍攻擊,曾在此搭建瞭望塔,展望真的很好,不愧是一等三角點。


三角點旁一棵綻紅的「金毛杜鵑」,趕快一起合照。(融融身體好像痊癒了!)


12:55 山頂休息10分鐘結束,繼續出發,接下來一小段路是鋪了木棧道的豪華山徑。


12:58 照片左邊的雜草中間凹處是「戰備壕溝遺址」,寬100公分,深120公分,是抗日義軍依天然山勢和岩溝搭建的防禦工事,現在仍保存有十幾公尺的完整戰壕。


從壕溝對面的小徑可達「石寮遺址」,然後循著「支線」進入「金毛杜鵑」的精華區,接回主線,這樣路線精彩又不重複。但是因為沒有指標,我們沿著木棧道走。

遇「古井」岔路,不取。


往「金毛杜鵑林」前進

13:05 跟著「防番古碑」指標彎進窄窄的「支線」,果然是「金毛杜鵑」的精華區,經常遇見盛開的磚紅杜鵑。


葉子上的毛很長,金色的,果然是名符其實的「金毛杜鵑」。


13:10 「防番古碑」,平台上看到的是新仿製的石碑。


這個石碑仿造得挺抱歉的!


下了古碑平台的這個岔路要特別注意
~平台右下,陡下坡


下坡路上,回頭仰望真正的「防番碑」~明治36年(1903年)立碑,記載這條隘勇線的興建歷程和漢番抗日的史實,碑首的「篆體字」是當時
總督府警察本署最高長官「大島久滿次」所題,碑文是「深坑廳長」所書,背面刻有21位傷亡者的姓名和職務。


下一站「石寮遺址」,跟著指標就對了。

13:20 「石寮遺址」是鄰近日軍隘勇線的防禦駐站,外牆用砂岩和卵石以「人字型」堆疊,大門外有一道厚石牆屏障,然後必須經過兩道有轉折的70公分入口才能進入。


以當地天然石材砌築,下半部石牆仍在,西北面砌有兩個內寬外窄的「鎗孔」,是精心設計的防禦堡壘。


內部以夯土隔成三間,是當時保障樟腦產業的「採樟管理站」。


13:30 「獅仔頭山最高點」~前峰,海拔862.4公尺。


解說牌:這裡屬於「雪山山脈」的支脈~「插天山系」和「台北盆地」的「尾稜」之間 ,雖屬闊葉林帶,但是迎風多霧,具有中海拔針葉林相,寒冬時偶會結霜飄雪。真的還假的?下次寒流來襲就可以來這裡賞雪了!

13:35 這條「隘勇線」既然是為了保障樟腦開採而開闢的,表示這裡本來應該有很多樟樹才對,但是我們一路走來只有這棵碩果僅存的「大樟樹」,日治50年,建設不少,但是搜刮更多~樟木、紅檜……


我們很好奇:日本人要那麼多「樟腦」做什麼?除蟲?有那麼多蟲嗎?後來我們家的植物人說:樟腦可以製造火藥,本來將信將疑,google一下,真的耶,不只可以做「無煙火藥」,同時也是「合成塑膠」的原料,另外,還可以當成藥品、造船,難怪「一斤樟腦一斤血」,樟腦 is money!樟腦 is power!

接下來是全程最難的一小段~先爬過一些大石頭……


觀景平台小憩一下……


13:45 最刺激的來了~垂直的「崖梯」,連續三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等待中,眺望一下「觀獅坪」。


第三段~最長


看起來很可怕,但是有階梯和拉繩,走起來還好。


崖梯旁是這樣的巨石崖壁


14:00 崖梯下就是綠意盎然的大草坪~「觀獅坪」,這是休息賞景的好地方,草坪邊也有幾棵「金毛杜鵑」。



「觀獅坪」,顧名思義,這裡是觀賞「獅仔頭山」的草坪,這是「獅頭」~我們說比較像「海獅」。



這是「獅仔」全貌~很像。


14:05 休息五分鐘,我們沿著
鋪了木棧道的「古道」回「獅尾登山口」取車,一路下坡,非常輕鬆,但要小心濕滑。


這條古道位在新店、三峽、烏來交界的山區,是泰雅族烏來「屈尺」部落和三峽「大豹部落」的獵場,也是部落之間的交通要道。


縱使原住民有「古道」橫越山腰,最後仍然不敵
山頭石壁上沿線都有軍警駐紮的「日軍隘勇線」,最後整個山林資源仍被日本人掌控了。


14:30 「菁礐(ㄑㄩㄝˋ)池」遺址


「大菁」是傳統「藍染布」的原料~清晨露水還沒蒸發前,割取「大菁」葉子,放入「菁礐池」中,引溪水入池浸泡,讓葉子融出靛藍色,然後撈出腐葉,放入「生石灰」適度發酵,再靜置讓靛藍沉澱,「藍泥」就製作完成了。


製作「藍泥」的「菁礐池」多為圓形,以4~5池為一組,引旁邊的溪水入池,
各池高度不同,池水順勢流洩而下上方是「浸泡池」,中間是「發酵池」,下方是「沉澱池」。

位在獅尾山腰崖壁下方的這幾池是目前全台保存最完整的「菁礐池遺跡」,木造平台旁的木棧道沿線就可以看到。


木造平台旁還有「急救箱」
,只是裡面的應急物品似乎少得可憐。

菁礐池往前不遠就是「古道」的獅尾出口。


全程唯一的「方便處」在這裡。

14:40 走完全程,輕鬆征服「獅仔頭山」。


從「獅尾」偷襲比從「獅頭」迎戰簡單多多!

接下來到「鼎泰豐」享受美食去!

今日腳程:共2小時40分鐘(含休息)
獅尾登山口--10分鐘--獅尾格坪--15分鐘--大土匪洞--20分鐘--獅頭山頂--10分鐘--休息--3分鐘--古戰壕遺址--5分鐘--金毛杜鵑林支線--7分鐘--防番古碑--10分鐘--石寮遺址--15分鐘--最高點--5分鐘--大樟樹--5分鐘--崖梯--15分鐘--觀獅坪--5分鐘--休息--25分鐘--菁礐池--10分鐘--獅尾登山口

交通:
1.獅尾登山口:國道3號安坑交流道(往安坑方向)-->安康路一段-->(左)華城路-->(左﹚華岡五街-->(右)新潭路三段80巷60弄(
無法會車的窄陡山路)-->(左)獅尾登山口
2.獅頭登山口:

國道3號安坑交流道(往安坑方向)-->安康路一段-->(左)華城路-->華潭路-->永業路-->新潭路(北105鄉道)-->新潭路三段8K-->(右)獅頭登山口
♦免費接駁車(時刻表按此捷運「新店區公所」站旁,假日才有行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