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0澳門古風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入口正門的Lobby,金碧輝煌,讓人驚艷,中間的地球儀讓我們聯想到議事亭前地噴水池中的地理大發現地球儀,只是這裡金光閃閃,更顯貴氣。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階梯下的"益隆工場"是早期的爆竹工廠遺址,爆竹曾經是澳門早期三大產業之ㄧ,氹仔更是主要的製造地。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來經過徹底修復,將這五棟建築規劃為:「迎賓館」、「展覽館」、「葡萄牙地區之家」、「海島之家」、「土生葡人之家」,西元1999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是第二組客人,服務生問我們有沒有訂位,告知"沒有"之後,就把我們帶到二樓最靠右的位置,進來時都沒有人,不一會兒就高朋滿座了,生意真好,還好我們來得早。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這個眺望台欣賞風景時,旁邊有人在吊嗓子練唱,很有中國傳統公園的氣氛。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堂內無樑柱,木製的拱形屋頂支撐著教堂的天花板,大吊燈由天花板上垂下來。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角有"隅石"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潮和車潮都明顯少了許多。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議事亭前地的民政總署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立方對面是唐城,外觀很雄偉氣派,佔地很大,可是有那麼一點說不出所以然的俗氣。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瘋堂斜巷,我們沿著東望洋斜巷開始爬山,最後變成人行徒步區,原來這是環山一圈的"松山健康徑",週末傍晚很多人來這裡運動健走,我們沿著"東望洋斜坡"往山頂走去,也是充分運動到了。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走進來,就感受到濃濃的文藝氣息,原來瘋堂斜巷就在這裡!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間南山廟,主要祭祀鍾馗,可是大門深鎖,鍾馗大師可能捉鬼除妖去了。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堂內供奉著被視為<婚姻之神>的聖安多尼,很多澳門人與葡國人在此舉行婚禮,由於葡國人舉辦婚禮時教堂內外會以大量的鮮花裝飾,所以本地華人亦將聖安多尼教堂稱為花王堂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建於西元1874年,是當時印度籍警察的營地,曾有兩百多名官兵,原名「摩爾兵營」,西元1905年改為「船政廳」和「水師巡捕所(海關)」,所以俗稱「水師廠」。由義大利人Cassuto所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濃厚的印度風情。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間大屋於西元1869年始建,經過父子兄弟陸續修建,規模不斷擴大,大小房間共有60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但是到了西元1950年之後,鄭家後人各自發展,分居各地,許多空間分租出去,一度多達300多人居住在這裡,出現"72家房客"的熱鬧景象。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到唯一一張空著的桌子坐好,暗中觀察別人桌上點的食物。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成立於西元1594年,西元1762年結束,是遠東區第一所西式的大學。聖保祿教堂創建於西元1580年,經過兩次火災燒毀,之後在西元1602年重新奠基,西元1637年竣工,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此牌坊結合中國與日本的工匠,花費八年的時間才完成。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裡面供奉著頭上綁著衝天炮的哪吒,很可愛。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盧家大屋是清朝很有名的商人「盧紹華」家族的舊居,建於西元1889年,是典型的中式嶺南風格,又兼有西式建築的元素,和之前見到的葡式風格建築大異其趣,別有風味。

盧紹華是廣東新會人,小名"盧耇ㄍㄡˇ",粵語音"九",所以人稱"盧九",西元1857年前來澳門定居,從事銀錢兌換的工作,後來開設"寶行錢號",經營有道,向澳葡政府承充營賭,成為富甲一方的一代賭王與富商。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