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午一點下班先就近解決午餐:青島東路9號的「皇家牛肉麵」。


價位不算便宜,但是很好吃,我們經常來這裡用餐


隨手拿了兩樣小菜



紅燒牛肉麵:湯頭濃而不膩,灑在麵上的是大蒜苗,十足北方味。


吃牛肉麵當然少不了酸菜,這裡的酸菜不酸也不鹹,加在麵裡一點也不會影響湯頭的味道,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口感。


酸菜肉絲麵:湯頭非常的清爽,酸菜脆又有味。


用餐完畢,搭捷運到劍潭站,「二號出口」往「劍潭山親山步道」。


「劍潭路」交叉路口,穿過中山北路五段,走進對面的「自來水公司陽明分處」,先到「圓山水神社」。

到了「自來水公司陽明分處」門口,大門左側階梯爬
上一兩階樓梯(不要爬階梯直上!之後,就跨進鐵門內。


沿著左側圍牆直走,遇到階梯往上就是。



日據明治年間,台北地區開始自來水工程,在公館設置「水源地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現址),引新店溪水進台北水道,提供台北市民生用水。

後來台北市人口增加,供水不足,於是規劃「草山水道」,引陽明山地區的山泉,經天母水管路、三角埔電廠、圓山貯水池,到中山北路一帶,供台北市民使用。

工程從昭和三年(1928年)開始進行,昭和六年完工,因為高度落差甚大,必須鑿壁架橋才能築出水路,某次豪雨造成山崩土落,人員傷亡。昭和十三年(1938年)時,「水道課」的同事們在「圓山貯水池」旁設立了「水神社」,供奉水神,弔祭殉職人員。(資料參考:wiki草山水道系統

老榕樹旁這間八角型房舍,是調配水壓和水量的「控制室」。



前面是圓山貯水池西側的「曝氣塔」~「活水頭」。


「昭和六年」完工時,台北市第一任長官武藤針太郎題了「活水頭」三字,據說這是「草山水道」中唯一保留至今的日據字碑。



塔前的櫻花落未盡,猶如眼前的日據遺址,餘息殘存。

登上塔旁石階,這一片草地就是「貯水池」的上方,鏽蝕的舊水表還隱約看得到刻度。


測量貯水池水深的水表,水深可達四公尺。



東側曝氣塔前的「調控閘門」


「調控閘門」柱腳上找到建於「昭和三年」的證據,已歷經近百年風霜。


走下貯水池草坪石階,背對貯水池左轉直行,進入花圃中,看到「納奉水」~日本神社入口的「手水缽」。


「水神社」不大,分成三層,由短短的「參道」石階連接。


第一層:立著「圓山水神社」石碑,參道左右由「水道課現業員」奉獻石燈各一座,背面「昭和十三年」刻痕隱約可辨。



第二層:左右各一犬,樸拙可愛,公犬張口叼球,母犬閉口,腳邊一隻小犬。


平台上有一涼亭,亭旁有一「飲水思源」碑,民國79年重建時所立。


第三層:神社正殿,神社舊建築已不在,地上有四個洞是柱腳遺蹟。民國79年重建時在石臺上加建這座中式木亭,供奉中國「水仙尊王」~大禹,神像也不見了。


這裡的石燈都是當時「水道課」的工作人員所捐


面向神社的左邊就有明顯的山徑,而且還圍著拉繩,看來應該可以登上「劍潭山」,走看看,2:30起登。


從這裡上山,沿途只有花,沒有人,遇見岔路以「上坡」為原則,不怕迷路。


旁邊的木亭~「攬翠臺」~雅士在登山之餘可以泡茶賞景,難得的都市之肺上多了這麼人工化的建築,個人的風雅卻讓山景變得不太優雅。


「攬翠臺」前景觀


2:38,土徑變成石階,繼續上坡。


2:40「攬翠臺」牌樓


2:42遇到第一個「羽球場」,大驚小怪了一下,後來發現整個山頭到處都有「羽球場」,就見怪不怪了。


穿過羽球場,爬上旁邊的階梯,繼續上坡。


繞過鐵門,繼續直行。


複雜岔路~轉入「南山早操會」的入口牌樓,距離三角點不遠了。


牌樓一進去就是一個休息亭,我們穿過亭子旁低矮的「凱旋門」。


山友自己立的路牌~「健康路」、「美滿路」,很可愛。


「健康路」直行,左手邊地上出現「圓山第一景」字樣和立牌。


這裡眺望到了「圓山第一景」


杜鵑花與士林街景


「紅嘴黑鵯」在旁邊樹上聒噪不已,呼朋引伴,非常神氣。


轉身發現一顆寫滿紅字的大石頭,樹上掛著這裡的名字~「我家花園」。


站上大石,視野更棒。


眼前是以「捷運淡水線」為中軸的「士林」景色


沿著大石旁邊的土徑直走,看到「雙槓」,繼續直行~


沿著「綠色鐵皮」前進~~


2:49「劍潭山」三角點到了,從「水神社」到這裡不必20分鐘,包含休息賞景拍照,好近!



「劍潭山」,一般俗稱為「圓山」,海拔152公尺,二等三角點1046號,小百岳No.009,小百岳中第四矮,只比澎湖蛇頭山(20M)、新竹十八尖山(132M)、嘉義市紅毛埤山(150M)高。


左側有一小處展望


這座山位在「圓山」和「士林」之間,是台北市最易接近的山,因為面臨劍潭而得名。

相傳1660年代,鄭成功軍隊在這裡遇到水怪,拋出寶劍除妖,從此之後,這附近的河段就叫做劍潭

我們的小百岳又多了一座,拍照存證。



原路回頭,過了「南山早操會」不遠,發現「尋源園」的View才是名符其實的「圓山第一景」。


淡水河、基隆河流域都在眼前,還可以遠眺「台北市」,可惜今天透度不夠好。


回到步道下山,離開「萬壽園」牌樓,人潮變多了。若由福正宮(劍潭公園)的「圓山風景區」牌樓起登,必須在此轉入牌樓才能抵達三角點。


跟著木梯往「觀景平台」走,耳邊此起彼落的卡拉OK回音。


廁所


旁邊就是最有人氣地點~「觀景平台」,也叫「觀機坪」。


眼前就是櫛比鱗次的台北市景


「大佳河濱公園」近在腳下,花博時曾在這個舞台看過表演。


「藍色公路」大佳碼頭


山脈沒入基隆河,河畔是大直、松山一帶。



我們在這裡觀賞等候飛機起降~~

日本飛來的「全日空」航班



離島返航的「復興」、「立榮」小飛機,看得到機身上的雙螺旋槳。



不知這是什麼航空,一大一小很像父子檔。


終於遇到一班準備啟航的飛機「JAL」~


「觀景平台」旁就是「坡地雨量站」,最高的紅塔是避雷針,白色較矮的是「雨量筒」,前面有訊號發射天線,若雨量過多有山坡崩塌的危險時,可以立刻通報撤離。


「雨量站」前面也有一處較小的觀景台


離開前正好捕捉到飛機畫過101前的畫面,如果天更藍一些,空氣更透亮一點,就更完美了!


接著就一路下坡,路旁不時出現牌樓、涼亭、羽球場、麥克風歌聲,一小塊一小塊的早覺會建地多到需要編門牌,千瘡百孔的劍潭山。




這一側親山步道上難得的清幽小徑。


進入寺廟路段~藥師寺、金剛寺、大忠寺。


耳邊傳來「回~回~」鳴聲,「黑枕藍鶲」寶藍色身影匆匆掠過。


「白腹鶇」靜定樹椏間,好久都一動也不動。


繼續往「中山北路」方向下山


看到出口了


這一小段下坡路就看到兩個小碉堡

4:08來到「劍潭山中山北路登山口」的「圓山風景區」牌樓,悠閒慢走、找路、賞景,花了100分鐘左右完成「劍潭山O型路線」。


我們原訂行程是要從這裡上山的,但是我們比較喜歡今天的路線,這條親山步道遊客實在太多了,少了登山的幽靜。


牌樓左邊有「劍潭山-文間山-金面山」縱走路線圖和時間,找機會再來走走看。


旁邊就是「福正宮」,順便問候一下土地公,旁邊的地下通道可以穿過中山北路,接回捷運劍潭站。


再往前走一些就是「劍潭公園」,日據時代位階最高的「台灣神社」就在這裡,兩隻大尊犬守著表參道兩側


與「圓山水神社」的犬比較,少了口中的球與腳下的幼獸,而且好新。

走地下道回到中山北路另一側


由捷運劍潭站搭雙連站下車,來到民生西路的雙連圓仔湯吃個點心


有冷有熱,隨君自選。


毫不猶豫點了我們鍾愛的「芋泥桂圓冰」(70元)


加點了一粒「甜的燒麻糬」(35元)


享用了許久未嚐的美食,為今天的行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棕熊與小花 的頭像
棕熊與小花

雪泥熊爪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