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有單車道,所以也有單車用的紅綠燈,今天整個行程騎起來都很舒服。


豐德街左轉建德路,左轉進入中山路252巷,路幅變窄。


中山路252巷車子很少,旁邊都是稻田,此時正值收割期,陽光一曬,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稻香,賞著藍天,跟著聳立的落羽松前進,這景色真教人心曠神怡!


左轉復興路,再右轉龍南路,很快就到了龍岡圓環附近的267餐廳

好吃的雞排飯(65元)、椒麻雞飯(75元)


豆腐蛋花湯(30元)


龍岡圓環右轉龍東路,之後右轉中山東路,這一段車多不好騎。下坡結束之後,就看到了長興路和霄裡路口的單車道指示牌。


馬路的左邊就是「玉元宮」,這間廟創基於乾隆年間(1772年),那年稻作歉收,因此建廟祈求豐年、平安。


沿著幾乎沒車的霄裡路閒晃,看到「水井石母娘娘」的指標,彎進小路,看到這個解說涼亭。


這一片區域已經規劃為「石母娘娘文化景觀區」


解說涼亭往前不遠就是「吳家故居」,稻埕前正曬著稻穀。


故居對面就是華麗的「至德堂」~「吳家祠堂」


家先祖在乾隆15年時從廣東渡海來淡水上岸之後,走到這裡,挑擔的繩索忽然斷了,只好在此落腳。


當他歇息時,看到眼前的沃野平疇,還有這口源源不絕的湧泉井,於是決定在此定居開墾。


某夜,湧泉井前的三顆石頭突然發光,族人認為有靈性,於是用紅布蓋住石頭,設了香爐祭拜,建起簡易的「石母祠」。


為了確保香火不斷,大家還製作「輪值牌」,每戶輪3天,早晚上香拜拜。


石母祠前面是一方「浣衣池」,池邊還有樹蔭,洗衣不怕被曬傷。


石母祠旁的小路往上走,通往吳家祖墳,上面有幾棵高大的相思樹,還有石頭堆疊的駁坎,還留著吳家落腳屯墾的遺跡。


回到霄裡路,沒多遠就看到這間「盧江堂」,這是「何宅」,是賢明的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之後,後來因為戰亂避禍,遷居安徽的盧江郡,因此取名為「盧江堂」。


屋前也有一方浣衣池。


隔沒多遠就是古樸雅致的「唐朝居」,這是來自閩南漳州的「李宅」,起先住在鶯歌獅子頭,遷居霄裡也有百年歷史了。因為唐朝國姓是「李」,因此取名為「唐朝居」。


屋前種著一排櫻花,過年時應該更美。


我們鑽進唐朝居對面的小路,遇到這間小土地公廟~「福興宮」


沿著小路一直往下騎,跟著「營盤古墓」指標前進,我們始終沒有找到乾隆時代留下的墓碑,但是意外接上回家的路,我們於是提前結束行程,下次再來完成「桃園八德.茄苳霄裡陽光鐵馬道」全程。

延伸記錄:
桃園八德.茄苳霄裡陽光鐵馬道~完整版--2012.04.15
桃園龍岡.267飯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棕熊與小花 的頭像
棕熊與小花

雪泥熊爪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