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第二次休息,竹60進宇老前俯瞰山谷間的聚落,雖然太陽露臉了,但是雲層又厚又低。


10:00在秀巒辦入山證,警察北北特別提醒往養老的山路新鋪水泥,要特別小心,後來小ㄅㄨㄅㄨ果然差一些滑倒。
 

10:38到達登山口,22KM處,停車場已經爆滿。


古道入口拉著黃線,闖進去就對了。


「霞喀羅古道」原本是「薩克亞金溪(白石溪)」的「基納吉社」和「霞喀羅溪」的「霞喀羅社」的往來道路。

日治時期,日本人與原住民發生多次衝突,其中1917和1920年各發生一次慘烈的「霞喀羅事件」,迫使日本人在1921年秋天將原有道路修整為戰備道路~~沿著等高線,全線不設階梯,平均寬幅1.2m,方便砲、車運輸。東北起於「控溪駐在所(秀巒部落)」,翻越「霞喀羅大山」,西南抵「桃山」,全長49.5Km,當時稱為「霞喀羅大山越嶺道路」,即今日古道的前身。

如今這條舊道因為開發的緣故,兩端鋪上水泥或柏油路面,僅餘23Km連繫「石鹿」與「養老」兩地。


現存古道的入口,一端從清泉進石鹿,一端從秀巒進養老,全程走完要一天兩夜,但精華美景在養老這一側的「粟園竹林」和「馬鞍楓林」,所以我們今天只從養老22KM走到白石吊橋崩塌地前14KM,來回共計16KM。


步道非常平緩好走,只是前日連續陰雨,積水泥濘。


前段都是這種克難原始的小橋,我很喜歡。


偶而出現成片的竹林,還以為就是「粟園」;


偶而還會出現成片的楓林,又以為就是「馬鞍」,忍不住抱怨~怎麼沒立解說牌?


12:04「粟園竹林」到了!


步道兩側桂竹聳立


看過這片竹林忍不住想說~「除卻粟園不是竹」。


粟園駐在所」遺址
藏身在路旁小丘上,現在仍能看到低矮的夯土牆。


「粟園」舊稱「塔拉卡斯Tarakkis」,就是「小米」的意思,所以叫做「粟園」。


桂竹和泰雅族人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房屋結構、引水管線、竹籃、口簧......,缺竹不可,這裡高大鬱密的竹林正是人類聚居此地的證明。


駐在所遺址上已長滿濃密高大的桂竹


我們在這裡玩好久


12:55「馬鞍駐在所」遺址


現在仍留有大門石階和五間夯土屋的矮牆。


「馬鞍」是最早來此開墾立戶的泰雅族人「Mawan」,這裡早年是香菇栽培地,楓香是香菇栽植的用材,所以這裡種著一大片的楓香林。


如今香菇熱潮已退,造林成蔭的楓香林成了最佳賞楓勝地。


感謝太陽公公小小露臉。


楓林小徑


這一段古道楓葉幾乎落盡


顯出蕭條的冬意


馬鞍往前一小段16.5KM處遇到成片的竹林,地上堆滿紅葉。


走到這裡已完成全程最精華,若時間有限,到此即可回頭。


之後沿著「薩克亞金溪」,欣賞馬鞍一帶的河谷景色


和彩色的山坡


14:17「武神駐在所」遺址,在步道上方。


分為上下兩層,現在搭著竹棚,不知用途為何?


14:29到達今天的終點。


若要再往前走到白石吊橋,就要從旁高遶。


步道的生態


16:52回到步道口,欣賞多變的天空。


17:53回到秀巒「控溪吊橋」。


下山運氣很不好,跟在好多輛遊覽車後面,龜速下山,而且吸了滿臉滿身的廢氣。原本趕著下山吃飯,被迫在秀巒稍作停留,呼吸新鮮空氣,卻發現另一處世外桃源。


「軍艦岩」,像軍艦的船頭。


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裡是「薩克亞金溪」和「塔克金溪(泰崗溪)」合流處。


這裡也有楓紅。


遇到兩車攝影班成員,我們混在人群裡面,跟著別人的角度取景。


秀鑾的溫泉有兩處,一處在入山證檢查哨附近涼亭下;另一處就在吊橋和軍艦岩之間的大石頭下,屬於碳酸泉,水溫約50度。


若非天色不早(18:10),加上沒帶泳衣毛巾,不然我們準會下水感受泡野溪溫泉的fu。


18:53回到宇老派出所前觀景台稍作休息,意外看到雲海,也算是為今天的行程劃下美好的句點。

晚上九點多到家,放假好像比上班還累,可是我們心甘情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