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后越嶺古道,曾經是泰雅族人通往宜蘭的山區通道,日據時期建有伐木運材鐵道,後來台電公司則是利用這條越嶺道作為西電東送的保線路。桶后越嶺古道的前身是西元1905年,日本統治台灣期間進行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重大交通建設,起點是新店屈尺,終點是宜蘭礁溪,期間動員了一千二百人,還必須面對山區原住民激烈的抗爭,耗費相當的時日才完成,後來因新烏公路及桶后林道的開闢,昔日的遺蹟已不復見,現今的桶后越嶺古道沿途分為三段路線:第一段是由孝義到桶后的桶后林道,第二段是由桶后吊橋到北宜縣界鞍部的原始山徑,第三段是由北宜縣界鞍部到小礁溪土雞城的產業道路;一般所指的"桶后越嶺古道"是指第二段,翻越台北宜蘭縣界鞍部的部份,也是我們今天要走的路線,單程七公里多。

慢慢行駛在桶后林道上,早晨清新的空氣吹入車內,精神倍感清爽;看到一處河道大轉彎處的沙洲~

感覺好像是以前來時有很多人在此戲水露營的地方,只是年代久遠,不敢確定。

到了桶后林道12.6k終點,停好了車,路旁有桶后吊橋一座,可以通往鳥嘴山(單程約2hr)及桶后保線路。

正巧此時有五隻台灣藍鵲在此,好像迎接我們的到來。一路上看到山鳥、水鳥,也許下次專門到此賞鳥也不錯。
由桶后吊橋上欣賞溪谷美景~上游

下游

由吊橋旁的林道開始往上走,此處原是桶后林道的延伸,林務局在此設置水泥塊路障,成為僅供人行走的步道,路口立著藍色告示牌,說明因97年新樂克造成幾處路基流失,預計98年年底修復完成,算算時間,應該修復的差不多了吧!

路線圖
攔砂壩,旁邊有魚梯

只是水位似乎太低,攔沙壩及魚梯都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態。

太陽公公露臉了

希望接下來的行程,天氣越來越好。

到達大礁溪山登山口(單程約3hr)

登山口旁有攔砂壩形成的瀑布及水池可休憩戲水。

在此雙溪合流口要涉水渡河,前人已在河中堆疊石塊造路,所以免去脫鞋渡河的麻煩。

過溪後即可遇到小礁溪山登山口(單程約3hr)。

繼續往前,攔砂壩形成的瀑布破壞了溪流的自然美景。

古道兩旁不時可見一片的柳杉造林

這一段路基因溪水的沖刷而流失,新造了沿溪邊而建的木橋。

橋上右側山壁上的潺潺流水

跨越堆滿亂石倒木的乾河床

豐雨期應該就無法橫渡了!

又遇到桶后溪,這裡開始就是較自然的溪谷風景。

第二座木橋,沿溪而建。

步道旁的溪流景色


遇到台電舊吊橋,上面寫著"危險 有電",不知是真是假!

指示牌顯示距離桶后越嶺步道口約60分鐘,距離烘爐地登山口約30分鐘。

桶后溪一直在左側帶路,越往上走,步道離溪面越近,和北橫明池附近有些相似,只是這裡更幽靜,彷彿到了世外桃源。

步道兩側出現筆筒樹

底粗上細,樹幹都已呈現蛇木的狀態。

開始出現往上的階梯


路徑崩塌無法通行,開了另一條新的步道,好心的山友還綁上雨傘指示方向,若是換成指示牌會不會好一點?

幾分鐘後便爬過這段陡坡,回到平緩的步道。

烘爐地登山口

烘爐地山是蘭陽五大名山之一,大部分的人是由礁溪上登,此登山口是新闢路線,桶后越嶺步道口到此約1.5hr,再由此處登烘爐地山路程約3hr,應該很少人會走這條路線吧!

由於後段的路程不太好走,若是原路來回的行程,桶后溪精華美景已盡入眼中,建議走到此地即可回頭。這是我們第一次造訪這條古道,既然已走到此地,決定繼續完成步道後段行程,只是之後濕滑的路面讓我們夫妻倆吃了不少苦頭,為這一次桶后之行增添了不一樣的回憶。

告別了烘爐地登山口,步道的狀況變得更加原始。

沿著溪邊行走,步道上的石塊越來越多。潮濕的路面必須小心行走,若踩到石塊表面,很容易滑倒,老婆一路慘叫不已。

有些路段甚為狹窄,僅能一人通過,雖然美景在旁,卻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腳下,深怕一失足就落水了。

離開烘爐地登山口之後,開始下起微雨,加上山徑狹小、濕滑、臨溪,原本就懼高的老婆害怕到一度拒絕前進。

因此後面這段二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們無心也無暇欣賞溪谷景色。

貼近溪流後,再次往上行走。

不知不覺中,我們終於離開森林了與溪流,視野豁然開朗,原來我們已經到達"鞍部"了。

開闊的山谷地上開滿了芒花,路也好走多了,有蒼涼蕭瑟的美感。

此處就是接近古道終點的"乾溪地"。

桶后溪到此已成涓涓細流,兩旁仍是盛開的芒花,讓人聯想起東北角的草嶺古道。

跨過乾溪地,繼續沿著泥土路徑,來到古道另一端的入口說明牌,我們繼續往前走,尋找可以遠望蘭陽平原的地方。

可惜氣候不佳,我們只勉強見到一點點灰濛濛的蘭陽平原。

我們最後走到了往小礁溪土雞城的產業道路叉路口,這裡有一片廢棄的菜園。

老婆認真計畫著回程要和我分道揚鑣,因為我們的車子停在烏來的桶后吊橋前,所以我們一定要原路走回去開車,可是這樣又要再走一次鞍部到烘爐地那一段恐怖的山路,老婆光想就吵鬧不休,因此她一度決定一個人走這一段五公里的路到礁溪搭火車回家,然後我一人回烏來取車。

老婆一路自言自語著,最後還是認命地跟著我走回頭路。回頭不久,聽到後方傳來越野摩托車極大的引擎呼嘯聲,由高處回望,一群車手到溪邊聚集,還好由此開始山路狹窄,不然真不知美麗的桶后越嶺古道會變成如何?人類何時才會尊重大自然而不消費大自然呢?

又要開始老婆最怕的濕滑路段,用杉木搭成的階梯橋真的很滑,工程單位應可以做一些處理,在表面做一些刻痕,真的很難保不會有人滑倒受傷。

還好老婆克服了恐懼,走完這一段路。

過了烘爐地登山口,就比較好走。

杉木上附生的苔蘚都吸飽了水分。

遇到一對騎自行車要往礁溪的情侶,這裡非常濕滑,男騎士在我們眼前當場滑倒,接下來高繞、狹仄的路況想必會更辛苦。

確定走過了難走的路段,老婆開始用輕鬆愉快的心情欣賞溪流美景,直說好險有一同走回頭路,走過之後也覺得沒那麼可怕。




回到桶后吊橋,決定過橋走走。

順小徑往上走可到桶后保線所,其後方有鳥嘴尖山的登山口,單程約2hr。

我們繼續往前走一小段桶后保線路,遇到另一條支流。

由林間上望,才知太陽已要西下了。
再次走過桶后吊橋

回到桶后林道終點附近,幾個家庭在河邊享受戲水之樂。
開車回程見到長掛山壁的瀑布,甚有味道。

漸漸西沉的太陽,也宣告今日行程的落幕。

雖然天氣不盡理想,但也完成了桶后越嶺古道的行程,體驗了桶后溪的美,感謝這一切。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