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大約8:30出門,前輩"優遊山林溪"的行程紀錄非常詳細清楚,我們完全照著走。下三義交流道之後,走台13線至53.9K右轉進產業道路,前行約400m看見"伯公坑幹3"電線桿,車就停在對面的空地上。


9:54開始沿著產業道路上行,找第一登山口去了。


遇到四位登山客,聽說下週要辦五百人大活動,今天先來探路,我們一路跟著他們的足跡走。快到"垃圾場枝13"電線桿前,左轉山徑。


入口樹上有指標寫著"火炎山50-60分",很準。


前行不久遇到叉路,直行,不走右側叉路。


這裡到處都是鹅卵形礫石,大大小小凸出於地面,很不好走,剛才的停車場也是,眼睛要時時注意腳下,不然可能會扭到腳,老人小孩可能不適合來此,回程走此段時,下山速度快,我竟然看地上石頭,看到頭暈,有點誇張。


再遇叉路,當然走綁很多登山條的右徑,確認指南,果然正確,石頭越來越多越大顆了。


這個礫石堆的叉路口,右往"北鞍線",我們依前人指示往左走比較好走的"南鞍線",還好有先做功課又遇到好心的登山客走在前面,不然應該會踏著石頭往北鞍線前進。


這一段都在樹林中行走,步道雖然平緩,但是崎嶇狹窄,像是乾涸的河道,不太好走,還好沒有找老人小孩同行。路上很多油桐子掉落,時間對的話,應該也是賞桐花的好地方。


林下走了大概25分鐘之後,走出樹林,進入芒草區。


現在正是芒花綻紅的季節,只是這裡芒花長得大概有一層樓高,小矮人我只能遠眺,無法高攀近觀。今天穿錯褲子,小腿被這一些芒草割的傷痕累累,好可憐!


叉路旁出現一塊光可照人的指示牌,銀光閃閃,鐵工登山隊的指示牌就是不一樣。


繼上週之後,再次發現兩片慘遭分屍的蝶翼,這次沒聽到五色鳥叫,不知又是誰下的毒手?


一過了鐵工指標後,路徑開始變陡,有爬山的感覺了,土質非常鬆軟,腳一踏下去,黃土常常就崩塌,拉著繩子比較保險。


快到山頂了,景色很讚喔。


小空地休息區上,山友們熱心泡著熱茶招呼大家喝!可惜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停留,好意只有心領了!


10:54到達火炎山山頂,海拔602公尺,旁有三等三角點一五九號基石。




不可免俗的與三角點合影。




今天北部下雨,中部雲層也非常低,風超級大,感覺人都快要變成風箏了。遠處烏雲和土地之間的一層淺藍就是苑裡的海岸線,肉眼還可以看到火力發電廠的煙囪。較近處的弧形綠地是高爾夫球場。


前方崩塌崖壁非常壯觀,循著稜線可以往"北鞍線"完成o型路線,由於不想在此路線花太多時間,所以捨棄這段刺激路線,原路下山。


下山景色也很漂亮,可以俯瞰大安溪。


11:50回到停車處,火炎山第一站完成。



接著開車到13號道與140號道交叉路口停車,準備前往今天上午"火炎山系列"行程中的第二站:南火炎山。


由於停車場要收費,我們往前停在路邊,走回頭從停車場大門進入,穿過涼亭。


保留區招牌旁邊的石階上去,這裡是火炎山第二登山口。


一小段石階之後就左轉走在黃土小徑上。


坡度頗陡,而且地質非常鬆散,感覺人會因重力而下滑,並不好走。


路旁立著植物解說牌都已倒在地上,鬆軟的土壤讓它們無法站穩,樹木也岌岌可危了!


走了不到十分鐘,右手邊一塊小空地上出現"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這裡就是南火炎山,海拔只有251m,又名"伯公坑山"。


這裡並不是山頂,也無展望,繼續往上走一個半鐘頭可以走到火炎山,我們選擇原路下山,向火炎山第三站前進。


我們本來第三站是要去參觀"火炎山森林生態教育館",但是路上沒看到指標,地圖上也沒標示,附近晃晃也沒找到。開車彎進140號道,一過了"火炎山隧道",看見路旁出現這個牌子,決定下來走走看看。


此時,棕熊突然想起:十年前唸大學的時候,生態實習課曾經來過這裡,路雖不好走,但是景色很棒,這麼一說,更加引我入勝了。


爬上剛剛經過的隧道上方,看到的就是這幅奇特的景觀,從中山高北上時常能遠遠看見,近距離觀賞,景色和氣勢又不同了。


東倒西歪倒地走過高高低低的礫石堆,慢慢向金黃光禿的山頭靠近。


近看才發現這些山頭的岩理是一層一層堆積而成的,一路上看到的鵝卵石就是這一座座"hoodoos"身上重要的成分,有圖為證。站在山下,好像站在酷斯拉的利爪前,有些可怕。


酷斯拉的右手邊就是棕熊站的地方,這一邊的岩層又不同了,感覺是沙質的,但是層層堆積的岩理仍然清楚可見,不得不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這是今天讓我覺得最棒的地方,真是不虛此行,由衷感謝老公把我拖出家門。


原路走回,遠眺大安溪與沿途景色,又是另一番景致。


終於了解南火炎山登山路上為何都是鬆軟黃土,火炎山登山步道石礫滿地的原因了,在這裡兩種地質都隨處可見,是上地理課的絕佳地點。


心滿意足地告別了火炎山,到我們的最愛"台中肉圓"報到去了。棕熊偶爾神經不對勁,想送我鮮花,我總會要求:可不可以換成肉圓花?所以朋友總愛挖苦我沒有浪漫細胞,給了我"情趣殺手"的封號,可是我一點也不以為忤,因為我實在真的好喜歡吃肉圓,我的家人也是,不知是否和籍貫"彰化"有關呢?

賣肉圓的地方雖多,但是好吃的卻屈指可數,必須:皮Q,肉精,醬料好,三者缺一不可。桃園地區目前幾乎沒有一家令我滿意的,而這家不論何時造訪都座無虛席的"台中肉圓"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肉圓,每次來台中幾乎都會來光顧,解解饞。


把車停在復興路上的公賣局附近的停車格,直接走進去找位子坐下,就會有人來詢問,種類和價錢非常簡單,就掛在牆面上。


識途老馬的我們點了三顆肉圓和一碗米粉湯。


我個人一定會加的,就是桌上鐵罐裡的辣味白醬(很辣)和醬油膏,邊寫邊回味,好想立刻奔到台中去點他兩顆解解饞!


肉圓吃完之後,撈一些冬粉到剩餘的醬料中拌一拌,吃完之後再把清湯倒入碗中,醬汁完全沒有浪費,此時若嫌口味太重或意猶未盡,可以再加點一碗湯,非常清爽好喝,但是我們今天還要去台中路上買"真好吃壽司",所以少點了一碗湯。



壽司很特別,不是用蛋皮,而是滷蛋,我很喜歡,但是覺得有些貴,小小一盒45元,還是桃園中正路和三民路口的"老賊"壽司便宜又樣式多,忽然間沒那麼羨慕台中人了。
本來打算吃飽就到肉圓對面的台中酒廠園區參觀參觀的,但是吃飽喝足的我覺得不能辜負老公的一番研究與安排,所以主動要求完成原訂的下午行程----台中太平鄉"三汀山"的"望高寮",完成今天的第二座小百岳。晚上還要吃大餐,事不宜遲,出發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