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身高:指發育完成不再長高的身高(假設爸爸175cm、媽媽160cm)

男生:【{(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 ÷2 】 ± 7.5㎝  
 即此父母所生的兒子至少要有165.5cm,最高可長到180.5cm。

女生:【{(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 ÷2 】 ± 6.0㎝ 
 即此父母所生的女兒至少要有156cm,最高可長到168cm。

龍生龍、鳳生鳳,父母總希望孩子高人ㄧ等,所以為人父母的,應注意孩子從出生到發育期完成的成長,往男生最高+7.5cm、女生最高+6.0cm的最高身高發展。

關於內分泌激素是如何刺激生長?主要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作用在肝臟產生生長因子,生長因子作用在骨頭使身高長高。了解這一連串的因果關係,就須注意日常生活作息與飲食:

1.在唸國中以前九點就應上床睡覺,唸國中以後也儘量在十點以前就寢(寧可早一點起床唸書也不要晚睡),才能使生長激素在第三~四睡眠期順利分泌。現代人生活作息有越來越晚的趨勢,連帶小孩子也越來越晚睡,這不但有礙孩子的生長發育,對成年人的健康也造成極大的影響,文明病越來越多,所以應該全家ㄧ起養成十點以前就寢的習慣。

2.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跳繩500下是不錯的選擇),運動過後的一小時內,生長激素作用在肝臟產生生長因子,此時不可碰甜的飲料及食物,因為糖類會妨礙生長因子的產生,口渴最好就喝些溫開水就好,應避免冰冷的水,冰冷的水會造成體溫快速下降,長期下來會造成身體體溫下降,對免疫及內分泌系統有不良的影響。

3.補充營養與鈣質,均衡的三餐提供成長必要的養分,養成小孩不挑食的習慣才能由不同的食物中攝取成長所需的營養,而平時的飲料建議500cc的鮮乳(早晚各250cc補充鈣質)、新鮮果汁(自己打果汁避免不必要的糖分與添加物)、白開水(溫的較好)即可。

4.曬太陽戶外活動,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關於兒童的發育,需注意頭圍及身高的發展,身體的養分會最先送到頭部,其次為發展身高,最後才是體重;瘦瘦身材但正常長高的小朋友問題不大,只要注意小朋友營養的補充與吸收即可,而小朋友若是身高未依所處的年齡長高,體重不斷增加就必須注意是否會有生長遲緩的問題,老ㄧ輩的人只注意到小孩要養的胖胖的才覺得好,但若忽略的身高的成長就不正確。

關於兒童身材矮小的評估:每個月記錄身高體重,若:
1.身高生長在六個月內低於2cm;
2.學齡兒童在學校身高,100個同級生比較,排名最後3位,就要特別注意。

兒童的身高會不斷的長高,是因為生長板還沒癒合,所以摸小朋友的手掌感覺肉肉的,好像沒什麼骨頭。到了青春期後(賀爾蒙大量分泌),女生大約在青春期11~12歲成長最快速(6~12cm/year)、男生大約在青春期13~14歲成長最快速(7~13cm/year),之後生長板會漸漸停止生長而骨縫開始癒合,最後因骨縫癒合完成而停止生長,也就是過了青春期後能再長高的空間有限,這也就是說,過了成長期後再想藉由藥物或增高器來增加身高,是不大可能的了。

女生因為有月經的關係,會比男生早停止生長,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旦女生開始產生月經,能長高的空間就有限了。家裡有過胖的小女孩就必須注意,因為女性荷爾蒙存在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過多意味著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濃度相對的高,有可能導致月經提早開始而抑制生長,所以從小飲食須注意避免油炸食物、雞鴨皮、豬皮(魯肉飯、蹄膀)等,並且保持運動不可過胖。

覺得對孩子的身高有疑慮,可以找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具小兒內分泌或新陳代謝科的醫師評估,尋求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