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東部」步道全長17.9Km,冬天日照時間短,我們的腳程不可能一次完成。


地圖顯示距離「延曆寺纜車駅」最近的步道木樁是「阿彌陀堂」再往山裡走的「6號樁」~「步道橋」,決定今天就從這裡開始hiking。


今天行程:比叡山「步道橋」~大原「戶寺町」公車站牌,「北山6~24號」木樁。
距離:約8公里,除了上登「橫高山」、「水井山」要爬坡之外,大多是下坡。
步行時間:10:00~15:50,約6小時(含休息)。

8:50 走出「延曆寺纜車站」

8:53 左邊階梯是通往「比叡山頂」的「東海自然步道」,可以接到「北山東段」的步道起點(1號樁),但是階梯積雪易滑,不敢冒險,所以選擇安全的柏油路,跟著「根本中堂」的指標前進。


傳來群鳥鳴聲,樹梢上聚集了好多很像「花雀」的鳥兒在享用松子大餐。


走著走著就到了「比叡山延曆寺」的收費口,我們並不打算進去參拜,所以不想花錢,於是回頭四處找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最後還是回到這裡,乖乖買票進去。


550円/人,後來發現買兩張給了三張。


西元788年「最澄大師」在「比叡山」上開山,之後名僧輩出,因此有「日本佛教母山」之稱,是「天台宗」的總本山。境內有200多座寺院,總稱為「延曆寺」,分為「東塔」、「西塔」、「橫川」三塔巡拜。

售票口進來就是「延曆寺」的中心區域~「東塔」,重要建築都集中在此,參拜人數也是三塔之最。


「根本中堂」是「東塔」的中心寺院,列為「國寶」中庭雪景很美,但是我們急著去走步道,所以只匆匆小逛一下。


東塔


10:06 弁慶水

10:09 終於找到今天「北山東段」的路線起點~「北山6號」樁。


正式出發~過「步道橋」


10:10 「山王院堂」~「北山7號」樁


走在杉木林中,我們進入「西塔」境內了。


10:17「淨土院」~傳教大師「最澄」的墓所,被認為是比叡山最神聖的地方。


10:27 「北山8號」樁~走木樁前面的下坡小徑,或是平坦的柏油路都可。


10:31 大雪中的「椿堂」


我們身上也開始積雪


10:39 「北山9-1號」樁~上坡


10:44 「釋迦堂」,又名「轉法輪堂」~延曆寺現存最古的建物,也是「西塔」的中心寺院。


10:50 「北山9-2號」樁


用白雪當衣帽的小地藏


離開「西塔」中心區域,往「橫川中堂」方向前進,這一段同時也屬於「東海自然步道」。


其實「西塔」只是區域統稱,並沒有叫做「西塔」的建築。這裡的寺院分佈在高大杉樹林間,和「東塔」一帶寺院集中的氛圍完全不同。

10:55 「北山10-1號」樁,左邊有岔路通往「琉璃堂」~唯一倖免於祝融肆虐的古老建築。


11:00 人行隧道穿過「奧比叡driveway」有料道路


10:02 「北山10-2號」樁


日本天台宗修驗道的「阿闍梨(苦行僧)」有巡拜比叡山諸峰堂塔、神祠的修行方法,稱為「回峰行」,修行此法的「阿闍梨」稱為「回峰行者」。

風雪中獨行,想像自己就是山中修行的「回峰行者」。


11:07 這一段步道是沿著「京都府」和「滋賀縣」邊界前進。


11:12 又出現一排地藏


11:18 「北山11-1號」樁,左下小徑通往「青龍寺」~「法然上人」、「真盛上人」修行地。


11:31 「北山11-2號」樁,雪越下越大,積雪越來越厚,天氣越來越冷!


這一段步道和「奧比叡driveway」平行~人車分道,不時見到鏟雪車拖著樹枝來回清理道路積雪。


沿路都看到足跡,尚未被雪覆蓋,應該走沒多久!



11:48 「北山12號」樁,有一棵名為「玉体杉」的大樹。


這裡是「西塔」和「橫川」的中間點,「回峰行者」在此休息,向「京都御所」方向祈求天皇身體安泰,所以把這棵大杉樹取名為「玉体杉」。

地圖摺頁說這裡可以展望「琵琶湖」和「京都市景」,但是我們只看到雪景。


在此休息午餐,祈求親朋好友「玉体安泰」,忽然之間,太陽露臉,藍天乍現,景色完全不同,太美了!


12:05 休息結束,繼續前進。


頭上有藍天,身上有暖陽,腳下有白雪和樹影交織出的圖畫。


這一小段步道的邊坡較高,聯想到冬季奧運的「有舵雪橇」的U型軌道。


12:08 「北山12號」樁~「橫高山登山口」,右岔是往「橫川中堂」的「東海自然步道」,原來一路上跟著的腳印就是前往「橫山」的,老婆似乎走雪地走得很吃力又很恐懼,所以希望繼續跟著足跡走,但是今天的目標既然是「北山東部」,就要堅持下去,於是決定跟著木樁路線前進,直上「橫高山」。


從6號樁的「步道橋」走到「橫高山登山口」的12號樁,大約三公里,走了2小時(含午餐休息)左右,沒想到接下來才是艱辛路的開始!

請繼續收看:
京都一周步道~北山東部-2(橫川中堂岔路~大原戶寺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