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有名的古蹟,就必須了解它的家世背景,所以參觀之前得先知性一下~~

話說鎌倉幕府末期(十三世紀中),後嵯峨天皇時期對於皇位繼承問題開始分成「大覺寺統」和「持明院統」兩派,最後兩派達成協議:皇位以十年為期,輪流交替。

到了十四世紀時,足利尊氏滅了鎌倉幕府,建立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大覺寺統)反對室町幕府的政權,於是足利尊氏擁立「持明院統」當傀儡天皇,建立北朝政權;「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一脈則延伸為南朝,形成日本史上皇室內鬨v.s.武家爭權的「南北朝」時代,最後南朝軍力不敵北朝後醍醐天皇含恨駕崩。

戰勝的足利尊氏為了平息南朝的不滿,以及抹去亂臣賊子之名,在後醍醐天皇死後第二年,接納禪僧國師~夢窓疎石的進諫,將嵐山「大覺寺統」皇室的離宮,擴建為供奉後醍醐天皇的寺院,作為南北對峙之後的政治補償。

不久之後,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大堰川夢見「金龍翔舞」,於是在1345 年此寺開山,命名為「天龍資聖禪寺」,簡稱「天龍寺」,夢窓疎石為第一代住持,室町政權從此又延續了二百多年。

天龍寺當年佔地33公頃,被尊為「京都五山第一」。可惜在明治之前連續遭到八次祝融,加上幕末的戰事波及,幾乎全毀,今日所見大多是明治以後所建,而且因為明治維新抑制佛寺,天龍寺的範圍被削減到只剩下3公頃面積,規模已不復當年。

如今,全寺唯一保留創建原樣的部份,只有當年由夢窓疎石所構築的庭園~「曹源池」,因為保留了室町文化,所以列入「京都世界遺產」。

功課作完了,開始進去參觀囉!

這間醒目的白牆建物是諸堂參拜入口,左側是「曹源池」的購票處和入口。


我們只打算參觀真正的古蹟~「曹源池」,沒打算參觀諸堂內部,所以只買了兩張庭園參拜券¥500円/人,上面印有版畫風格的曹源池圖案。


曹源池庭園
以曹源池為中心,嵐山龜山為背景,展現出「借景式」庭園風格;池泉中假山假石,配上四周的白砂、綠意,供人遊賞,是「池泉迴游式庭園」的典型,融合了日本枯山水和中國水墨畫的意境,因此被定為「國之特別名勝第一號」,備受保護。


大方丈
寺內最主要的建築,1899年重建,曾是住持的居室,裡面供奉室町時代倖存的「釋迦如來像」和ㄧ代、二代「雲龍圖」。

「龍」被日本禪宗視為滅火消災的神獸,所以「龍畫」在禪寺中常常出現。

「首代雲龍圖」是鈴木松年花費整個月的時間完成的作品,但是因為當時的保存技術不佳,百年後就剝落破裂,目前方丈中只陳列龍首與署名部份(約二十塊拼圖),而且只有部分時間展示。

「二代雲龍圖」是第241代住持的友人若狹物外於1957年繪贈給寺方的作品,現在就展示在面向曹源池的牆上,花¥100進入本堂就可以仔細欣賞「二代雲龍圖」的「怒目龍相」,我們只在方丈下方遠望。


鯉躍龍門
由大方丈遠看曹源池的對岸,隱約可見一小段石橋~~


把畫面拉近,這座石橋由三塊板狀石塊砌成,據說是日本最古老的石橋;石橋上本來有一道小小的「龍門瀑布」,中間有一塊「鯉魚石」,意味著鯉魚幻化成龍的姿態,可是現在瀑布已經乾涸,無法見到魚躍龍門的造景。


繞著池邊,走到書院前,欣賞曹源池與大方丈,此時雲隙間正好透下陽光,一股天龍下凡的神跡降臨。


池邊的細小溪流,聚集了不少悠遊的鯉魚。


繼續沿著步道往裡面走,來到「多寶殿」,兩位日本遊客在殿前虔誠參拜


多寶殿
後醍醐天皇(第96代天皇,1318~1339年)曾在此就學,所以寺方於1934年時,仿照後醍醐天皇奈良吉野行宮的「紫宸殿」進行重修,殿內中央祭祀著後醍醐天皇的尊像,殿外種植許多的垂枝櫻,櫻花季可供人賞櫻。





順著小徑,往庭園深處走去,離開人群,漸漸感受到庭院幽靜的氛圍。



青苔是這一區的主角,即使是蕭瑟的冬天,仍然充滿綠意,要培養這一大片青苔要花費多少人力與精神,日式庭園通常需要收費,非常合理。


抬頭一望,結著翅果的楓樹,搭配著湛藍的天空,曬著寒冬的暖陽,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望京之丘
寺內的高點,冬天前來,樹葉盡落,遠處的山景正好ㄧ覽無疑,近處下方是「多寶殿」,再遠一點可以看見上京及中京區一帶的民宅聚落,最遠還可以看見「比叡山」和「大文字山」。


在休憩所稍作休息,山坡上的這片綠竹為這座庭園提供了不同的造景,陽光灑在竹子頂端,忽然間有回到台灣的錯覺。


百花苑
此時正是百花休眠的時候,景致蕭瑟。


這棵植物的名字叫「木瓜」, 數年前SY夫婦回台,一起散步時,看到路邊結實纍纍的木瓜樹,向笛田先生介紹這叫「木瓜」,當時他的反應和我們現在看到這朵花一樣新奇,真有趣!


好奇的是,這種開著黃花的植物不知芳名為何?無畏寒冬,依然飄著清香,盡情綻放。


最後,我們沿著步道散步回程,從拉門中看到天龍寺另一名物~「達磨圖」。

達磨在中國常被戲劇化為少林寺的開創者或是武功高強的人;但是日本禪宗認為:達磨坐禪多年,肌肉應該會萎縮成「不倒翁式」身型,所以日本的「達磨」就是「不倒翁」,是「毅力不屈」的象徵。


離開前,在距離庭院出入口不遠處看到這間「龍門亭」,門上掛的布簾寫著~「篩月」,風雅的名字,原來這是天龍寺直營的「精進料理(素食)餐廳」,看一下門口的菜單,需要預約,而且價錢不太親民,所以我們看看就走了。


敕使門
目前寺內最古老的建築物,據說是「伏見城」的遺跡,1641年(江戶時期)遷移到此。


逛完了曹源池,已到用餐時間,朋友推薦天龍寺正對面的「湯豆腐」,於是我們向美食前進!

世界遺產.天龍寺:http://www.tenryuji.com/
開放時間:08:30~17:30(10/21~03/20提早到17:00關門)
參觀費用:參觀庭院(曹源池+百花苑)高中生以上費用500円
     若要再參觀諸堂內部再加100円即可
     法堂觀賞三代雲龍圖,參拜費用500円(僅六、日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