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田染莊後,GPS輸入「杵築城」,下午將近四點,我們被GPS帶到「杵築城」所在的「城山公園」前停車場,旁邊就是杵築中央病院。
這裡有城下町的地圖,往前走幾十公尺就是通往「北台武家屋敷」的「勘定場の坂」,立刻出發!

這裡靠海,繼中津城之後,再次看到海拔的標示,還有避難所的位置圖。

勘定場の坂
為了方便馬匹與轎夫行走,所以這個「坂」的階梯寬大,坡度和緩,腦海中不禁想像著馬匹、轎子、武士穿梭奔走其間的熱鬧景象。旅遊簡介上說:坂道上還有富士山形和扇子形的石塊,真的嗎?我們沒看到!

上了坡道就是「『北台』武家屋敷」

相疊的石塊上砌起黃色土牆,這就是江戶時代武士們的家。

右側出現「藩校の門」,這是杵築藩第七代藩主在天明八年(1788年)為杵築藩士的子弟設立的學校~「學習館」的大門,教導國學、漢學、洋學和算學,後來培育出許多在明治維新時非常活躍的人才。

明治四年廢除藩校,改為「杵築小學校」,校園裡立著背著書笈,邊走邊讀書的莘莘學子像。

還有說明這裡歷史沿革的校史碑

校園的內牆已經剝蝕斑駁,露出竹片和混草泥土,遠看漂亮的黃色圍牆原來和台灣古早的「土角厝」一樣脆弱,經不起歲月的摧殘。

走到「北台」的第一個十字路口,這是一個重要路口,「番所の坂」、「醋の坂」在此交會,路口設有地圖和指標,海拔顯示「20.1m」,「北台」比平地足足高出了17m。

「番所の坂」
這條坡道很短,頂點設有「北浜口番所」,監視往來的人員與物資,維護城下町的治安。

「醋の坂」
最長、拍照最美的坡道,階梯底部就是「商人の町」,繼續往上的階梯是「志保屋の坂」,可以通往「『南台』武家屋敷」,「北台」上的這個路口是最可以清楚看出杵築「三明治型坂城」特色的地點。

下了「醋之坂」就是「商人の町」,路口這家門面很大的「綾部味噌」在江戶時代原本是富商「志保屋」經營的「醋屋」,「醋之坂」和對面的「志保屋之坂」的名稱就是由它而來的,明治33年才改為「綾部味噌」。

「志保屋の坂」
又叫做「鹽屋の坂」,感覺比較新,像重新整修過,通往「『南台』武家屋敷」。

從「志保屋の坂」回望「商人の町」、「醋の坂」、「北台武家屋敷」,屋瓦、白牆、石疊,充滿「坂城」風情,難怪這裡經常當作時代劇的拍攝地。

上了「志保屋の坂」之後,就是已有150年歷史的「中根邸」,目前由「和樂庵」經營,提供餐點與和服體驗,無料參觀,當然要進去瞧瞧囉!

這間就是「中根邸」,中根家第九代「家老」中根源右衛門在文久二年(1862年)所建,所以這條老街叫做「家老丁」,即使貴為家老的家,房舍、庭園面積都不大,而且非常古樸簡單,這是這條老街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家臣宅邸。

繞著「中根邸」庭園走一圈,發現後方有一條幽靜的小路通往「杵築城下町資料館」。

一路拾級而上,坡道終點是「一松邸」。

「一松邸」是一松定吉的官邸,他在二次戰後擔任國務大臣,被選為杵築市第一代榮譽市民。

這座官邸現在是城下町資料館的分館。

「一松邸」前是視野遼闊的「展望台」,面對八坂川,長長的杵築大橋橫跨其上,河口左上方的杵築城清楚可見。

杵築原本也屬於宇佐神社的莊園;鎌倉時期成為擔任豐後國守護的大友氏的領地,改姓「木付」;到了室町時代,第四代傳人木付賴直建立「木付城」(1394年)。
到了江戶時代,松平英親成為擁有32000石城下町的藩主(1645年),是當時國東半島的政治經濟中心,繁華一時,1712年改名為杵築。
杵築城雖然被稱為「日本最小的城」,但是面向大海,高據河口的氣魄,一點也不覺得它小。

順著路往下走,由下方觀看「一松邸」,頓時感受到這位昭和大臣、榮譽市民的豪宅氣勢。

「ㄑ」字型曲折的「飴屋之坂」

天神坂旁的「天滿社」,相當於我們的孔廟。

杵築小城的天滿社走質樸低調路線,不像京都的北野天滿宮那麼金碧輝煌。

我們走完北台、南台武家屋敷之後,接著開始沿著「三明治城」中間的「商人之町」閒逛,街上有許多江戶時代就有的老店,都超過百年歷史了~~

「杵築眾樂觀」~大正年間由酒藏改成的歌舞伎表演劇場。

現在主打的是由滝.夢之助主演的戲碼,到處都看到廣告海報,他是誰,我們都不認識!

「お茶のとまや」~喝茶、買茶葉的江戶老店,喜歡它古味十足的招牌。

顏色和整個城下町很不一樣的「杵築教會」,「白百合幼稚園」就在教會中。

「神田米穀店」~江戶時代松平氏初建杵築城下町時,這裡是賣糖果的「飴屋」,所以旁邊就是呈「ㄑ」字造型的「飴屋之坂」,明治中期改成米店。

米店牆壁上有表情超可愛的「大黑天」圖案的浮雕「縵繪」。

「縵繪」在中國叫做「灰塑」,簡介上說:「杵築是全國縵繪最多的城市。」這一路上還真的看到不少,剛剛經過的茶屋附近就看到這個葫蘆圖案。

上「勘定場之坂」之前也曾看到這個達磨和船隻的縵繪,海浪下面還有一隻曼波魚,很生動。

「萬力屋」~傳統用品店,木器、鍋具、草鞋、竹製品等日常用品應有盡有,以有135年歷史,傳到第五代了。

這家老店還有維修工廠,側面的窗邊牆上也有小小的「縵繪」圖案。

最後走回城山公園參觀「杵築城」,竟然城門緊閉,才知現在已經傍晚六點,過了開放時間。

看到城門深鎖才發現時間不早,因此決定在這裡吃晚飯。
手邊正好有一份杵築美食地圖,有照片、地址、營業時間,可是附近的店大多打烊,還沒打烊的看起來不想吃,怎麼辦?

剛剛經過「商人之町」的「眾樂觀」,對他二樓的餐廳頗有興趣,去碰運氣看看有沒有口福。

雖然已經過了營業時間,但是還有客人在喝酒聊天,所以老闆繼續接待我們。

臥牛丼(1300円)
這裡的招牌菜,名字很特別,豐後牛加上山藥泥,淋上紅酒醬汁,雖然不是很合我們的胃口,但也算是嚐過豐後牛的滋味。

雞天定食(800円)
雞肉是大分縣特產,小菜不會鹹,味道不錯,這一道雞肉天婦羅比臥牛好吃多了,份量很多,我們吃得好飽!

我們是今天最後一組客人,老板特別送我們一碟小菜~毛豆。

開車來到高速公路的「別府灣SA」時已經晚上七點半,我們很想去的別府溫泉就在眼前,隱約還能看到繚繞的地熱煙霧。

由於天色漸暗,我們只能稍作停留,繼續前往今晚的住宿地~大分市。
<杵築市觀光協會>中文官網:
http://www.kit-suki.com/common/index.php?action=story&story_id=20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