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馬弘教總本山鞍馬寺西門」,其實就是後門,我們從後門進入,和別人反著方向走,所以沒有同路人。



此時收費亭無人看管,愛山費200円,自己放!


門邊有很多木手杖,長短任君挑選,一開始就爬山囉!


繼續爬......路邊一塊好大的腐朽倒木。


越爬越高,好喘......,但是看到美麗的雪景就有動力,加油!


「奧之院魔王殿」~傳說650萬年前,金星降臨的「護法魔王」就供奉在這裡。(12:13)


小小的殿堂,小小的手水舍~旁邊就是廁所,洗個手,水超凍的!


水杓都結冰~變成冰杓,太過癮了!


好多情侶和我們錯身而過,我們爬得好喘,他們一路下坡,深怕跌倒,兩人拉得可緊的呢!


這一段路叫「木根道」~因為地底是堅硬的岩石,樹根無法向下伸展,所以裸露在外,地質硬,而且盤根錯節,加上現在積雪,走起來很滑,後悔沒把我們的雪爪穿出來,但是幸好有拿手杖,不然很容易跌倒的。


這條不好走的「木根道」是「牛若丸」小時候練功、練習跳躍的地方。


我問老公:「牛若丸」是誰?他說:「牛肉丸,好吃!」

Google一下,又是一段精采又悲慘的故事,而且又和「平清盛」有關~~

西元1156年發生「保元之亂」,「崇德上皇」和「後白河天皇」為了爭奪皇位,分別借助「武家」勢力發動內戰,最後由「平清盛」和「源義朝」支持的「後白河天皇」獲勝,「武家」開始操縱日本政治。

奪權成功之後,「平清盛」和「公家~藤原氏」聯手擴展勢力,「源義朝」不滿封賞較少,趁著平氏家族離開京都參拜神社之時,拘禁「後白河上皇」和剛即位的「二条天皇」,殺害皇室親信,史稱「平治之亂」(西元1159年,「二条天皇」的平治元年)。平清盛聞訊趕回京都,擊敗「源義朝」,平定亂事。戰敗的「源義朝」遭到通緝,最後身亡,族人均被處死,只有流放伊豆的「三子~源賴朝」,還有出逃的「側室~常盤」和她的三個兒子倖存。

「常盤」原是皇宮中的婢女,憑著「千中選一」的美貌選為「源義朝」的側室。「牛若丸」是她的第三個兒子,源義朝的第九子,也就是後來在「源平合戰」中打敗平家的傳奇英雄「源義經」。(這些人的名字怎麼都那麼像,弄得我頭昏~「父」義朝、「兄」賴朝、「戰神」義經)

「牛若丸」出生不久,他的父親「源義朝」就戰敗遇害,母親「常盤」帶著三名幼子逃亡,仍被平家虜獲。平清盛覬覦「常盤」的美色,納其為妾,赦免其罪(包括3名幼子)。幾年後,「常盤」又被改嫁,「牛若丸」因此被送到「鞍馬寺」寄養,偶然的機會下,小牛若丸從僧侶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從此決心為父報仇。

某夜,他偷溜出寺,在「僧正谷」遇到會飛的烏天狗」教他「輕身術」
從此之後,他經常夜遁,偷偷向天狗學習武藝。後來被住持發現此事,因此強迫他出家,斷絕俗念,靜心修行,雖然遭他堅拒,但是住持仍為他起了法名「遮那王」。

這裡就是「僧正谷」~「牛若丸」遇見「鞍馬山僧正谷大天狗」的地方。


「不動堂」旁邊一間小小的「義經堂」~「天狗」在這裡教「牛若丸」武功,附近的「木根道」就是他們的練武場。


連續不斷的爬坡又爬坡,階梯是凹凸不平的土徑,現在冬季路面結冰,變得又硬又滑又不平,很不好走,我們想像自己就是「牛若丸」,爬山練功,不久將會天下無敵。


11歲時,某天,下山辦事的「遮那王」在回寺的途中,在「五条大橋」遇到正在進行「刀狩」的武僧「武藏坊弁慶」,只要看到配刀的武士,「弁慶」就攔路比武,他已經成功奪下999把刀,正想奪下第一千把時,沒想到年幼瘦小的「遮那王」武藝高强,輕功了得,弁慶敗得心服口服,從此一生跟隨。聽說後來日本就用「牛若丸」來稱體型小卻很厲害的人。

越爬越高,溫度越來越低,下雪了,來到奉「千年杉木」為神祇的~「大杉権現社」。

神社被高聳的杉木包圍,好冷,我們到殿中喝個熱茶,回溫避寒。


樹齡1000歲的第一代大杉,因為颱風侵襲而折損退位,目前由第二代杉木繼承。


往前不遠,樹上掛著「鞍馬山504M」的牌子,當然要紀錄一下,可惜附近沒有找到三角點。


16歲時,「奧州」的鎮守將軍藤原秀橫」聽聞源氏遺族「遮那王」有討平之志,因此派請商人鞍馬寺勸他下山,投奔「奧州」。途中經過熱河神宮」,正好遇到父親源義朝正室(大媽)的父親(他的外祖父),為他完成元服」之禮(成年禮),取名為源義經」。

這個三岔路上這顆「背比石」就是他要前往奧州時,依依不捨之處,右邊是遮那王堂」。


岔路口取右,往本殿前進,之後都是下坡路了!


左方小徑可以通往「白長龍神」、「白姬龍神」之碑,冬期封閉中。


下雪的階梯很漂亮,很有氣氛,但是千萬要小心行走!石階旁邊仍然都是「木根道」,「牛若丸」每天在烏漆嘛黑的夜裡到這種地方向天狗學習飛天跳躍的「輕身術」,難怪小小年紀就可以打敗弁慶,後來還在原本落敗的「壇之浦合戰」使出大跳躍絕技,逃過一劫,最後殲滅平家。


路邊的
「革堂地藏尊」

這口「源義經公息次之水」是「牛若丸」夜晚向天狗偷學功夫後,潤喉止渴的湧泉。


結束陰暗難走的「木根路」,木門外透出透亮的雪光。


我們的「鞍馬寺」之行是從後門往前門走的,我們剛剛走的是通往
「奧之院魔王殿」的參道,整段都是「木根路」。


階梯下古樸的草庵~「冬柏亭」,原本是「與謝野晶子」在東京荻窪的書屋,後來移建到此。


這裡俯拾皆韻致~雪地上的落葉


層次分明的精舍、遠山


「與謝野晶子」和丈夫「謝野寬」數度造訪這裡,留下許多著名的詩歌,附近立著他們的詩碑。


彎上「鐘樓」小徑


嶄新的鐘樓,古樸的大鐘,鐘上的銘文都已模糊了。


走了一個半鐘頭,終於來到「寺務所」了,一出奧之院山門之後,視野豁然開朗,和剛才又陰又冷又下雪的「木根道」簡直像兩個世界。(1:21)


終於來到「金殿本堂」,裡面中央供奉「太陽的精靈~毘沙門天(象徵光)」、右邊供奉「月亮的精靈~千手觀音(象徵愛)」、左邊供奉「大地的靈王~護法魔王(象徵力)」,三體合稱為「尊天」,代表「所有生命存在的宇宙能量」。


所以「鞍馬寺」是力量很強的道場,從平安時代就是天皇皇后常來參拜的名寺。


堂前的神獸是守護毘沙門天的「阿哞虎」石犬,長得很兇的樣子。


金堂前方的「翔雲臺」可以展望「比叡山」,本殿的後方挖出平安時期經卷遺物,中央的石板就是經卷塚上面的蓋石,國寶哦!


「寺務所」前的枯山水庭園~「瑞風亭」。


650萬年前「尊天」以「護法魔王」的人形從金星來到地球,書上說庭園中的這堆「盛砂」,是仿照「天車」降臨鞍馬山設計的,隕石墜落嗎?真難想像!


迴廊上展示著銀座奉納的天狗像


「鞍馬山天狗」不僅是「源義經」的老師,而且是日本八大天狗之一。


「轉法輪堂」~書上說堂中安置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彌陀佛像,我們本想見識一下,可惜堂門緊閉。倒是「手水舍」的檜皮屋頂,上面佈滿青苔,在今天難得一見的陽光照拂下,有重見天日的喜悅。


「彌勒堂」的岔路,我們不取,繼續下山


古人從「仁王門」上山,經過這一段「九十九折」上坡路,覺得
咫尺天涯」,旁邊還出現「貞明皇后御休息跡」的石碑,可見轎夫爬到走不動,不得不休息。但是我們一路下坡,輕鬆又愉快,還要不斷煞車!


「四腳門」,右邊的石階就是99折的一小部分。


紅色小橋為主景的
「雙福苑」


橋右的小廟供奉著好大的杉木,是鞍馬山七福神之一的「玉杉大黑天」~開運招財。


橋左的小廟供奉著另一棵大杉木是鞍馬山七福神中的「玉杉惠比須尊」~商務繁盛。


這棵楓樹死掉的枯幹中又重新長出樹發根,大自然的生命力真是不可思議啊!


牛若丸來到鞍馬寺之後,就在「東光坊」長大,這裡就是「東光坊遺跡」,現在建了小小的「供養塔」紀念他的成長地。



「川上地藏堂」供奉的是牛若丸的守護神,裡面掛了好多圍兜兜,好可愛!


每年十月舉行
「鞍馬火祭」的「由岐神社」。
神社本來是在京都御所內,祭祀「由岐大明神」,守護京都北方,但是天慶三年(西元940年)地震頻傳,民心不安,天皇於是下令將神社遷到北方的鞍馬地區,據說遷移時連鴨川邊的蘆葦都有所感應,燃起火光照亮遷移隊伍,居民認為這是由岐神顯靈的徵兆,從此每年10月22日在此舉行火祭。


日本60歲以上高齡的壽詞有些和中文一樣,老爹今年「喜壽」還很健康,我們都很歡喜!


「鞍馬火祭」名氣很大
,沒想到舉辦的神社這麼小,有些訝異!右邊的紅鼻子天狗是賣和它造型一樣的面具御守,很特別!


神社正下方的這間木造建築很特別,像大門,又像舞台。


這是長慶12年(西元1607年)
豐臣秀賴重建的「拜殿」,中央的石階參道分割出左右對稱的「割拜殿」,因為位在山坡上,所以下方是沒有用一根釘子的懸空「舞台造」,屬於「桃山時代」的建築形式,列為重要文化財。


割拜殿連接著陡長的表參道,上面三棵腰綁麻繩的「大杉社御神木」,一位太太頭靠在樹上,手摸著大樹默禱好久,一棵摸過一棵,她和大樹通靈中......。


由前至後:手水舍→
鳥居→參道→大杉社御神木→割拜殿→本殿。


「鬼一法眼社」


「鬼一法眼」是京都的陰陽師,曾學習中國的六韜兵法,而且他的劍術一流,是「京八流」劍派的創始人,「牛若丸」的兵法和劍術都是他傳授的


金星降臨地球的「護法魔王」之碑,上方紅色小屋前會留下細小的「魔王之滝」。



旁邊出現「童形六体地藏尊」,都圍著可愛的圍兜兜。


終於走到鞍馬寺的正門~「仁王門」 ,我們從11:50走到14:50。


反方向參觀寺廟的感覺怪怪的,就像倒著聽故事,還是從鞍馬走到貴船才是比較好的路線。


這一圈「鞍馬寺」健行超乎我們想像的遠,所以決定放棄去搭CABLE上鞍馬山頂,也不想去逛「鞍馬溫泉街」,更別提大原的「東海自然步道」了,我們直接走到叡電鞍馬車站,站前有一尊好大的天狗像。


旁邊有「鞍馬山.僧正谷天狗」的介紹,我們看不太懂,也不知為什麼有兩種天狗造型,甚至還把綠色的「烏天狗」誤認成「河童」


鞍馬車站~車站中間有暖爐,上面一樣掛著兩種天狗面具,現在正展示著「源義經」的浮世繪漫畫。


花了820円買了兩張回程車票。


回出町柳的列車準備出發,與我們早上搭乘的列車顏色不同。


上車一看~竟然是觀光列車,而且人不多,隨便就有位子可以坐,Lucky!

座位寬敞,而且面對著大片的景觀窗而坐,可以輕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光。


車上見到一對身著傳統和服的母女,氣質不凡,不好意思正面去拍,只好下車後留下背影,傳統與現代在同一個空間中自然的相遇。


看見人潮,終於離開了充滿傳奇靈異的地方,回到人間的感覺也不錯!

「叡電鞍馬~出柳町」全線的風光透過大景觀窗都拍了下來,剪接後貼於最後~~有催眠效果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