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時代北海道政府大量聘請美國雇員,因此這座道廳參考了美國麻省的州議會議事堂而設計,走「新巴洛克」風格。

當年用了250萬塊紅磚,直行和橫列之間分別用長磚和短磚間隔連接的「法國砌」的手法砌成整個外牆,直到現在,當地人仍然暱稱這裡為「紅磚館」。

紅磚建築不耐震,因此紅磚建築本來就不多見,加上明治中期以後就甚少採用「法國砌」,這棟「法國砌」磚造建築更顯珍貴。


灰綠色的屋頂用天然石瓦鋪成,和紅磚牆面顏色對比又和諧,屋頂上的閣樓窗、煙囪、避雷針不僅具有實用功能,也有美化的功效。



中間最高的綠色「八角塔」不只是整棟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座廳舍的象徵,具有「進取開拓」的意義。

舊本廳舍的正門,前面的小花園都被白雪覆蓋了。


這裡遊客絡繹不絕,我們只好偏到一側取景合照。


正門的小花園前是北海道大學的植物園,冬天關閉,我們只看到這一方池塘和可愛的水鴨。


道廳的背面可以更清楚看到八角塔的全貌。


兩扇閣樓窗中間的圓形花窗是「五角星」造型,開拓使時代的北海道區旗是白底紅色的「五角星」。

八角塔上飄揚的則是1967年重新設計的「七角星」造型的北海道道旗~
藍底象徵北方的海和藍天,紅色
「七角星」代表道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星星的白邊象徵雪地與光輝,紅白結合,共同邁向未來發展的希望之光。


舊廳舍背面也是停車場所在,我們兩個日文文盲並不想進去室內參觀政府文物,因此告別這裡,去「薄野」吃飯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