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上6:30從家中出發,8:20就到了「中興派出所」辦好入山證,路況和距離都比觀霧輕鬆。



這裡的警察很和氣親切,辦好入山證之後還建議我們遊玩路線,對這裡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過了檢查哨之後進入司馬限林道,雖然晴空朗照,但是空氣非常涼爽,開著窗兜風,吹著涼風,聞著樹木的香氣,非常舒服。

司馬限林道17.1KM的「松林台」是俯瞰「大安溪」和泰雅族部落的最佳景點。


往前不遠就遇到了國家公園碑



這裡是觀賞高山稜線的好地方,唯一的缺點是「雪、霸」兩座大山被左邊的大樹擋住了。


國家公園碑對面就是「盡尾山」的登山口,走15分鐘就能看見「雪霸聖稜線」,登頂來回各要1小時。


走了大約五分鐘,遇大一個大岔路,記得要走左邊,我們就走錯了!


太陽好大,幸好有涼風陪伴。


廢棄的木棚,旁邊有燒柴的痕跡、成堆切段的木柴,是獵棚嗎??


走15分鐘真的看到「雪霸聖稜」美景了。


本來打算繼續前進,以登頂為目標,可是芒草越來越密越長,割得傷痕累累,決定放棄,還是回頭是岸。



「雪見遊客中心」是「司馬限林道」的車道終點,接下來若要繼續造訪林道,只能靠雙腳徒步了。


進去遊客中心參觀一番,看到「雪見八景」的介紹,決定沿著遊客中心正前方的林道,到24.5KM眺望聖稜美景。


這條步道走來非常舒服,但是才10:40,烏雲已經籠罩「聖稜線」了。近來都會有午後雷陣雨,所以「北坑山」與「東洗水山」只好下次再拜訪了。


我們回到林道上靠近遊客中心的「林間步道」享受森林浴,短短的大約只有580m。



走在樹蔭下,呼吸著芬多精,清新又涼爽。


全程都舖有木棧道和休息平台,走一圈只要10分鐘左右,非常好走。


我們接著往員工宿舍方向散步,看到國內首見的「大型蝙蝠屋」,但是找了一會兒,沒見到蝙蝠停留的痕跡。


大型蝙蝠屋旁邊的大樹上有小型蝙蝠屋。


這裡的空氣和溫度都非常宜人,所以到遊客中心買些食物享受,沒想到都意外地好吃,而且價錢也不貴~厚片土司與紅茶(奶茶),分別都是30元。


12:00,「雪見」已經玩得差不多了,所以往回開車到15KM附近的「丸田砲台」的步道入口。


這一條步道叫做「二本松步道」,通往二本松解說站,步道剛開始立著幾尊大型木雕。


大熊木雕旁邊的小路指往「丸田砲台」,但是地上又立著「私人用地 禁止進入」的小牌子,我們差一點誤闖。


沿著石磚步道繼續前進,先往「解說站」了解這裡的歷史背景。

這間解說站是日據時代「二本松駐在所」的所在地,負責監控大安溪畔的「北勢群」泰雅族部落。


「丸田砲台」位在
「二本松駐在所」南面,設置的目的是為了監控天狗、梅園等部落的原住民,曾經發生激烈的戰鬥。


解說站後方的木棧道就能通往砲台。


日治時期,駐在所和砲台之間開闢「砲台戰備道」,方便戰略補給和聯繫,現在則是郊遊踏青的休閒路。



好大一片桂竹林


竹林之後,出現一大片「香杉」林,充滿木頭的芬芳。



沿路的解說牌都是設在立石上,很特別。


紅花總狀花序的「日本商陸」現在正值花期,步道上隨處可見。


這一段「戰備道」上曾經設立「疊石工事」和「壕溝」,現在只剩遺跡。



我們只找到這幾顆長滿青苔的「疊石」,完全看不出戰略「工事」的模樣,表示戰爭早已結束,這是大大好事。


出現一顆「山」字三角點,旁邊藍白木柱上寫著小小的紅字~「二本松山1330M」。



三角點旁邊另有一根較高的石樁,一面寫著「第三十五號 樟林地界」,另一面字跡模糊,仍隱約看到「大正十....年.......建設」字樣。


繼續上坡,就到了「丸田砲台遺址現地」。



從前設置砲台的位置,現在立著這一塊石碑,說著砲台的故事~
明治44年(1911年)台灣總督佐久間開始進行所謂的「理番事業」,組織大規模的討伐隊鎮壓原住民。同年4~6月間鎮壓北勢番,4月24日警備補丸田清殉職,日本人在當時設置砲台,遂以「丸田」為名,作為紀念。


從丸田砲台下望大安溪谷,得以窺出當年日本人如何利用這座砲台的優勢火力控制北勢群部落的泰雅族人。


隆隆雷(砲)聲越來越近越密集,我們沿著竹林,設法趕在下雨之前離開步道。


步道口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裡面人聲雜沓,當時非常納悶為何會生意這麼好,後來才發現:這是附近唯一的小吃店,後悔當時沒在這裡用餐。

上車之後,大雨瞬間報到,向預定好的民宿~
象鼻村的「達拉崗茶場民宿」前進。

《雪見、南三村二日遊》相關文章:
住 宿:
象鼻村的達拉岡茶場民宿
第二天:
象鼻古道、千兩山步道、象鼻吊橋

★雪見生態旅遊網:http://syuejian.spnp.gov.tw/00_home/home.asp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棕熊與小花 的頭像
棕熊與小花

雪泥熊爪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