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小百科:
◎體型比獅子、老虎等猛獸大上二倍,是陸地上最大型的肉食動物。
◎愛吃斑紋海豹和海象,但是近年來全球暖化,北極冰層融化,活動和覓食範圍縮小,只好改吃水中的魚貝類,甚至闖入村莊翻找垃圾桶中的腐食,還曾發生飢不擇食而自相殘殺的情況,好可憐!
◎黑色皮膚,毛色透明,經過陽光折射產生毛是白色的錯覺,所以不能叫牠「White Bear」。

我們從「一般入口」進入,首先來到觀察室,據說這裡住著一對夫妻檔~イワン&ルル﹙伊凡和露露),去年11月露露出現懷孕徵兆,結果失敗,推測是因為這裡的經緯度和北極不同所致。場內安排了許多座位讓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欣賞北極熊跳水與游泳的姿態,只是早已坐滿、站滿了人,我們今天在這裡停留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只好繼續往戶外走。
 
雖然沒能看到北極熊在水中的身影,但是沿著館內的玻璃窗走,看到另一隻在戶外散步的北極熊。


從戶外觀察北極熊在飼養場中活動的情形,我們和牠只隔著壕溝和不高的護欄。


北極熊非常喜歡吃海豹,憑著敏銳的嗅覺,牠們可以發現10km以內的海豹,當獵物出現時,牠們會先悄悄靠近,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食。另外,牠們也會在冰孔外靜靜等著海豹冒出頭來,然後熊掌一伸,美食立即到手。

戶外飼養場中間有兩個透明圓罩,這是園方特別安排的「Capsule」,遊客可以從館內爬上小階梯,從透明圓罩中近距離看熊,﹙高度大概僅容145cm身高),北極熊看到露出頭的遊客,誤以為是海豹冒出冰孔,就會發揮獵食本能。



但是住在這裡的北極熊每天都有專人餵養,食物不缺;加上住一陣子之後,被欺騙過無數次(隔著「Capsule」,看得到卻吃不到),對我們這些「出頭海豹」興趣缺缺,所以來的這段時間完全沒見牠接近過,但是園方能想到這個特別的設計,真的很有創意!(線上觀賞Capsule側的即時影像

但是玻璃中出現的這些「遊客海豹」卻讓牠產生反應


一直繞著玻璃窗徘徊留連,甚至設法挖門想進去.......:


走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吧!(注意看牠的熊掌,果真是黑色皮膚)這可樂壞了在玻璃另外一邊的靈長類動物們,拚命拿起相機、攝影機猛拍。


接著我們來到北極熊的最愛~海豹館
旭山動物園繁殖海豹有成,建園至今已有十多頭海豹誕生,為了讓海豹住好,2004年6月建立這所「斑紋海豹之家」,室內室外皆可參觀。

室內是最有人氣的「海豹水中隧道~Marine Way」,直徑約1.5m,可以同時容納兩隻海豹通過,是室內欣賞海豹泳姿最佳的地方。


來一段斑紋海豹可愛的泳姿秀,這個圓桶水漕貫通上層室外露天池和室內池底:


欣賞海豹之餘,要注意對面是否有人在拍照,小心被拍成外星人。


斑紋海豹(Spotted Seal)小百科:
◎回游於鄂霍次克海到北極圈之間的流冰層,不慣炎熱。
◎成豹呈銀灰底,黑色橢圓形斑紋,日本人稱之為「ゴマ(胡麻)フ(斑)アザラシ(海豹)」, 剛出生的小海豹就叫做「ゴマちゃん(胡麻君)」,全身是雪白的保護色,非常可愛。

2011/3/26出生一隻的「ヒカル」,從
官網中轉貼一張牠的照片,看看斑紋海豹的「Baby- face」。


這些魚群是海豹們的食物來源之一,冬天的11:45和14:45各有一場餵食秀,我們都錯過了。


室外露天池模擬北海道漁港岸邊景象,放置了一艘小船~「海豹丸號」


還養了這隻「白尾海鵰」,為海豹營造一個接近野外的環境。


斑紋海豹好奇的探出頭來觀察我們,還好我們不是北極熊,不然就……


旭山動物園原本面臨閉園的危機,但是當時的園長~小菅正夫~提出許多的新思維,推出許多新設施,創造新話題,成為日本最北而且人氣最夯的動物園,
裡面飼養動物多達136種,2008年入場人次超過200萬,這一段奮鬥成功的故事被拍成在富士電視台電視劇《奇跡の動物園2010~旭山動物園物語~》,
分別在06、07、08、
10年推出。
去年年底台灣上映的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敘述的也是以這一段故事為背景,轉載一段預告片段:


愛護動物者認為動物園中的動物是受害者,居住在惡劣的環境,動物園界則是感嘆部分參觀者的素質下降,將動物玩具化,任意自由餵食、虐玩動物為樂,
已經悖離動物園教育的初衷,因此旭山動物園提出新的動物管理原則,重建人對動物園的價值觀:

◎行動展示~
 1.讓動物住在「家」裡,而不是籠子裡,讓動物能發揮天生的本能。
 2.遊客參觀的是「行動展示」,而不是硬要動物作一段非自願性的表演。
  如:企鵝館的水底隧道、Capsule側的北極熊、斑紋海豹的圓形水漕......

◎尊重生命~
 1.改變人類參觀動物園只看到動物吃睡的模樣,在動物住處的設計上、還有
  餵食的方式上,都盡量順應動物的自然狀態,一方面減低動物的壓力,遊
  客們也更能真實地了解動物的習性,近一步去思考動物的感受。如:
  Capsule側的北極熊把遊客當成「出頭海豹」,遊客感受被獵的震撼。
 2.公告動物的誕生和訃聞,教育遊客動物也有生老病死,所以要愛惜動物的
  生命。

◎共生概念~
 1.緣起: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是食物鏈的一環,必須和其他動物(包括獵
     物)共居,無法獨自生存。
 2.方式:將兩種有共同活動範圍,但是衝突機會較少的動物「混合展示」,
     雖然曾經發生:與塘鵝同居的大象不明原因病故、蜘蛛猴被水豚咬
     死的事件,但是園方仍然繼續施行這個理念。
(參考資料來源:北海道旅遊全攻略~正文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