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把我們帶到這個停車場,我們遠遠看見這些高貴的嬌客們自由優雅地在圍欄外散步。


"丹頂鶴愛護會"特別在這裡設置木牌介紹「鶴居村」的由來:
丹頂鶴自古就被視為"吉祥之鳥"(象徵長壽),愛奴人甚至將牠視為"濕原之神"敬奉著,身長160cm,展翅可達2公尺寬,體重約在7~12公斤,釧路濕原中心地區和道東溼地一帶為主要棲息地。

明治末年時曾因為任意獵捕瀕臨滅絕,大正13年在釧路濕原發現20隻飛來,村民立刻組成保育組織,當鳥兒飛來時,就給餌餵食,自此之後,每到嚴冬之時,丹頂鶴們就會帶著鶴群飛到村落附近尋找食物,
當地人從此開始例行餵食,
昭和10年,列為「國有天然紀念物」,
昭和27年,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並選為「鶴居村村鳥」,
昭和37年這裡的「雪裡國小」校長和老師發現因為給餌不足,丹頂鶴破壞農作物的問題,為了保護農作,校方致力推動學童保護野鳥的教育,鶴居村從此開始保護丹頂鶴,為了確定保育有成,村內的中小學每年都會進行丹頂鶴數量調查,根據平成五年一月間的調查,這裡目前確定有611隻丹頂鶴在這裡安居著!
(以上內容全是日文文盲的本人將木排上的漢字拼湊,加上個人臆測翻譯而成,如果有誤尚請不吝指正!)


一大片白雪上,數以百計的夢中之鳥就活生生地在眼前舞動著,我們兩個愛鳥人士心情悸動啊!
想到2000年夏天來時,只見到三隻就高興得不得了,如今,看到這麼多,此行真是太值得了。


這片土地本來是「伊藤良孝(1919~2000)」先生的牧場,疼愛丹頂鶴的夫婦二人從西元1966年開始給餌餵食,之後的半輩子都致力於保育工作,1997年他將土地獻給日本野鳥協會,所以這個觀察站以「伊藤」為名,這裡是鶴居村中最大的給餌場,丹頂鶴數量大約有300隻左右,每年十月下旬到三月底的下午兩點左右會定時給餌,我們運氣非常好,停車時間:13:58,走過來應該是剛剛餵食完畢,每一隻都在埋首苦吃!

紅色頭頂是牠們最主要的特徵,脖子和尾部深黑色,整個造型比例非常優雅美麗。


亞成鳥的頸部則是"褐色",尾羽黑色部分也明顯較少,後方較小的一隻就是亞成鳥。


我們在這裡觀察了好一會兒,發現牠們會兩三隻一起,跟著走來走去,有些則是把頭藏在羽毛中,單腳獨立~晝寢中......(看到右邊最前面那隻了嗎?噓,別出聲!)


我們等了很久,想要捕捉群鶴舞空的畫面,但是總是慢了一步,只捕捉到右邊那群剛著地的影像:


因為我們的LX3只能拉近2.5倍,影像不能拉得很近,而且這些鳥兒雖然優雅,但是非常靈動,才剛剛對好焦,牠們常常就走開,甚至飛離,所以沒能將她們美麗的身影留下影像分享留念,但是最美的畫面已經留在我們的腦海中與內心裡了。

書中說牠們步行的關節和人類相反,是向後彎曲,然後再逐步向前,就像在和大地跳舞一般,下面一段影片,觀察看看書中所言是否為真,"0:05~0:30"左右,,畫面中央有兩隻在跳求偶舞,旁邊一隻一直想打攪,所以跳一跳還要趕一下討厭的程咬金,最後配對失敗,仍然一前一後,亦步亦趨地走到另一邊繼續發出求偶叫聲,很有意思!



最後我們仍然看著"雄阿寒岳"的英姿離開了伊藤中心,向「鶴見台」前進去了!



相關連結:
★鶴居伊藤中心日文官網:
http://park15.wakwak.com/~tancho/
★鶴居村觀光網站(英文):
http://www.vill.tsurui.lg.jp/web/PD_Cont.nsf/0/949C74A9C3BEE35749256EBB000D635D?OpenDocu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