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沿著國道三號,向北宜高速公路開去,努力在週六出遊車陣出現之前,通過雪山隧道。


一路順暢,七點左右就在朝霧蒸騰中抵達蘇澳。


享用完早餐,準備好午餐,繼續向海天一色的蘇花公路前進,九點左右就看到清水斷崖了。


好不容易到花蓮一趟,不蒐集幾個小百岳三角點豈不是白走一遭嗎?

找找資料,太魯閣國家公園裡就有兩座~~祖輪山、立霧山~~一天一座,外加第三天走錐麓天空步道,每天都有斬獲。這次的行程我們有備而來,令人充滿期待!

網路上說「祖輪山」一路陡上,爬起來又累又單調,不是很容易親近,所以知名度也不高。
另外,我們從「登山補給站」看到兩個前輩的紀錄,都是來回大約三個小時就完成,看起來不比我們走過的幾座小百岳困難。

原則上必須是一天之內可以往返的郊山,步道長度在16公里以內、坡度適中、可及性高、交通方便、步道狀況良好的才能名列「小百岳」,我們走了一些台灣西部的小百岳,都覺得足以負荷,因此完全不把網路前輩的提醒放在心上,而且夜郎自大地以為自己和登山補給站的高手們一樣厲害。

所以第一天一抵達太魯閣,就毫不停留地直奔中橫163.4Km的「迴頭彎」~祖輪山,我們來囉!

十點半左右在「迴頭彎」停好車,正好看到救護車飛奔而來,步道裡抬出一位上身赤裸,昏迷失溫的原住民,遊客紛紛詢問我們是怎麼回事,我們一點也不好奇,因為我們急著上山,所以背著飯糰、2300c.c.的水,出發去了!


到祖輪山登山口必須先走3.6公里的「蓮花池步道」。


一開始0.4Km是沿著山壁開鑿的水泥路,平緩好走,一邊是山壁~


一邊是深邃的「大沙溪」(立霧溪上游支流)的峽谷,景色很美。


清溪吊橋


立霧溪上游的兩條支流:大沙溪」和小瓦黑爾溪」在橋下匯流。


又走了1Km之後,走過跨越陶塞溪」的九梅吊橋」,因為附近種了九棵梅樹而得名。


現在不是花季,而且我們忙著趕路,所以沒注意到半棵梅樹。只知道花蓮的天好藍,好美,可是太陽也好毒辣!


蓮花池步道過了九梅吊橋之後,就開始連續不斷的爬梯上坡,一路之字而上,走得我們氣喘噓噓。


唯一慶幸的是沿途都有樹蔭,不然我應該想要打道回府了!


休息一下,欣賞豐富的大自然。


看著自己快要和山一樣高了,就覺得再累也值得,願意繼續走下去了。


這樣平坦的山徑既短暫又難得。


可是,為什麼平坦的地方就沒有樹蔭呢?


稜線上的平台--角階地形
對岸陡峻的山邊,出現一片平坦的平台,海拔1303公尺,正好位在「大沙溪」和「小瓦黑爾溪」會流處的上方,這兩條溪曾經流過平台這裡,但是溪水夾帶大量的砂礫,堆積在兩溪會流的夾角處,河水持續向下侵蝕,加上地殼不斷向上抬升的作用,長年累月就形成這一片高懸的「角階地形」。
這片「角階」與河谷的落差高達500公尺以上,表示這是一塊古老的角階,訴說著「溪水強大的侵蝕力量」與「地殼快速隆起」的故事。
平坦的角階提供耕種與居住的好環境,太魯閣族人曾在這裡建立「旁給楊Bunkran」部落,如今已遷離此地。


過了角階平台之後,一路平坦,走起來非常舒服。


沿途陪伴我們的灰白色、光禿禿的山頭近在眼前,想起美西的
Great Teton(三乳房山)。


蓮花池
海拔1180公尺,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天然淨水域,日治時期太魯閣族人稱之為「天潭Gsilung」,後來因為池中開滿布袋蓮,所以更名為「蓮花池」。
太魯閣族人曾在這片平緩的蓮花池谷地建立「沙瓦蘇魯」部落;中橫開通後,退輔會安排榮民在此開墾耕種,形成聚落,蔬菜與溫帶果樹是這裡的主要作物,步道與索道是榮民對外交通與運輸農產品的路徑,蓮花池儼然成為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地。
隨著榮民逐漸老去,陸續遷移下山,人口日益減少,如今已無人在此居住,昔日耕地已逐漸荒廢。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徵收農地,還給大自然經營,慢慢恢復自然狀態。當人遠離這裡時,大自然便展現無線生機,這兒成為野生動物經常出沒活動的地方。

看到蓮花池,就覺得剛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們努力尋覓,看看有沒有水鹿在池邊喝水?


池邊就是我們等一下要征服的祖輪山」。


這裡非常安靜,有遠處傳來的山羌叫聲,還有不絕於耳的蟬鳴聲,彷彿人間仙境。


雖然杳無人煙,但是成排的櫻花樹,還有小巧的天主堂,都在隱隱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路上出現幾排簡陋的白色建築物,2006年完成土地徵收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墾植復育,這裡成為山鳥、野豬、山羌、猴子活動的地方,國家公園管理處希望將這裡規劃為環境教育的生態據點。


最後一棟18號房舍今天有義工駐守,我們遇到大概十來個遊客,其中兩位老外是美國密蘇里大學颱風研究所研究生,後來他們也去登祖輪山。


蓮池18號走到底,後方空地出現登山條,隱約的小徑就是祖輪山登山口(12:30)。


首先經過宿舍的水塔,路徑若有似無。


接著進入竹林,才走十分鐘,我已經一臉狼狽。


因為一路都是上坡,而且土質很鬆,上面又覆蓋著厚厚的竹葉,人會無法控制地往下划。


腳下不時又有倒竹、野豬洞出現,光是注意腳下的陷阱已經應接不暇了,哪裡有空抬頭欣賞四周風景?


下山之後,看了老公拍的照片,才知道自己曾經走過這片美麗的竹林。


休息一下,欣賞路邊美麗的小花。


俯瞰蓮花池和群山,因為之後就完全沒有空閒和心情欣賞美景了。


因為路徑不明,登山條又很稀疏,我們沒有GPS指引,也沒有地圖和指北針,老公只好先四處探路,確定看到登山條之後,再回來叫我,走起來很辛苦,而且心裡很不踏實。

途中經過無數的倒木,不是要彎腰鑽過,就是要跨欄前進。


更討厭的是好不容易走過了,卻發現路徑不對,不得不原路退回,重新找路。


而且地上野豬洞、樹根洞......,各種大洞小洞隱藏在草叢中,一不小心就會踩空,必須先用登山杖試試看才能跨出下一步,速度非常緩慢。

麻煩的還不只這些,割人的芒草長得又高又密,而且到處都是刺人的懸鈎子,我們身穿短袖、短褲,沒有手套、長褲、頭套、圍巾保護皮膚,也沒有鐮刀、鏟子可以除草,所以全身上下到處都有割痕傷口。


身體又臭又髒,而且傷痕累累,艷陽一照,全身刺痛。好幾次沮喪地討論:要不要回頭?


可是一見到如此開闊的景色~


就禁不住山頂熱情的呼喚,繼續走下去!


又遇倒木。


還有山羌糞堆,遠處傳來牠那狗叫似的聲音,旁邊還有正在享用大餐的推糞金龜」,被我們打擾,一定氣得一肚子大便


一般腳程大約2小時可以登頂,可是我們感覺好像走了一個世紀才摸「祖輪山」三角點,沒想到事實上只花了兩個半鐘頭(15:00)。


我們幾度擔心到不了山頂,而且會迷失在花蓮山中,所以當這顆小小矮矮的石樁出現在眼前時,一時之間不太敢置信,感動得快哭了。

祖輪山」標高1599公尺,小百岳編號#086,三等三角點6363號基石,另外還有一顆台電007號三角點。


山頂視野開闊,原本應該展望不錯,可惜午後雲霧繚繞,只看見白茫茫一片。


雖然雲層越聚越厚,但是青山配上藍天白雲的大塊豪氣構圖,非常壯美,仍然覺得不虛此行。


原本一路緊跟在後的兩位外國人後來不見蹤影了。


下山時,在半山腰遇到兩位志工正要上山,才知道其中一位外國人被蜂螫,腳上多處紅腫,因此急忙下山。

這麼一提,我才想起:上山時,我們在某處山坡迷路,老公四處打探,我留在原處等待,一隻褐色黃臉的昆蟲(後來才知是土蜂」)在我的手臂上一路爬行,我一動不動地任牠騷擾,深怕萬一激怒了牠,會作出對我不利的事;又不敢放聲尖叫,老公聽到一定會緊張奔回,這裡路況那麼差,萬一不慎跌傷,甚至摔落山谷,那可不是這隻小昆蟲的傷害可以相提並論的,只好相應不理,冷靜以對,等牠玩夠自然會飛走告別的。
過沒多久,又來了兩隻身體毛茸茸的小蜜蜂停在我的掌背,我用相同的方式應對,平安過關,真的好險啊!

原來路上的危機不只是鬆土坡、野豬洞、芒草巷、荊棘路、倒木堆,還有蜜蜂大軍。

雖然一路驚險,我們仍然趕在落日時分通過九梅吊橋」。


欣賞著黃昏暮色,(18:00)回到迴頭彎的愛車上,結束應該不會再來的難忘行程。


但是這一次的經驗告訴我:沒有三兩三,別上祖輪山,我們身穿短褲短袖,手無寸鐵,卻要披荊斬棘,開山闢路,最後落得全身傷痕累累的經驗,一輩子一次就夠了!

回到車上,第一件事就是灌水,兩人只帶2300c.c.開水,快把我們渴死了。
接下來是換下沉重的登山鞋,整個人舒服了一半。
接著,打電話給民宿老闆,尚未謀面,但是他親切的問候已經讓我們感受到重回人境的溫暖。
最後就是下山充電吃飯,新城鎮,我們來了!

花蓮太魯閣之行,第一天就來個這麼具有挑戰性的小百岳,我們低估了它的難度,首日的行程共走了快八個小時,已經讓我們兩腿抽筋、腳趾腫痛、膝蓋酸疼,還好,我們預先準備好了酸痛藥膏,希望明天的立霧山之行可以漸入佳境! 

今天總行程:共計7小時30分鐘(10:30--18:00)
蓮花池步道:來回共計3小時20分鐘
去程--2小時(迴頭彎--30分鐘--九梅吊橋--60分鐘--角階台地--10分鐘--蓮花池--20分鐘--祖輪山登山口);
回程--1小時20分鐘(祖輪山登山口--50分鐘--九梅吊橋--30分鐘--迴頭彎)。
祖輪山:共計4小時10分鐘(上山--2小時30分鐘;下山--1小時40分鐘)

《2010花蓮行四日遊~太魯閣登山+六十石山賞花》相關文章:
食 宿:
太魯閣食宿佳選
第二天:同禮古道、立霧山、砂卡礑步道O型路線
第三天:台灣的天空步道~錐麓古道
第四天:六十石山賞金針花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參考資料】
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連結:
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1&mm=6&sm=1&page=1#up
登山補給站:http://www.keepon.com.t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棕熊與小花 的頭像
棕熊與小花

雪泥熊爪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