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平野神社往南走,走沒多遠就接上「御前通」,來到北野天滿宮的「東門」。

我們才到門口就開始飄起雪來,此行經常在寺廟門口遇見飄雪,似乎再一次迎接我們前來參拜。



因為我們是從側門進入,所以參拜路線是反方向前進,所以附上案內圖比較清楚~「5.東門」→「3..社殿」→「6.三光門」→「13.樓門」。

金光閃閃的「三光門」非常富麗堂皇,匾額上的「天滿宮」三字是後西天皇的御筆,列為重要文化財。


「拜殿」的檜木屋頂上有美麗的「千鳥破風圖」,後方的「本殿」是豐臣秀賴慶長12年(1607年)時重建,是「國寶」級建物,它的屋簷形狀複雜,稱為「八棟建築」,是「權現建築」的原型,可惜的是整座「本殿」都被「拜殿」擋住了,無法拍出來。

整個天滿宮境內不時出現各種石材雕刻的臥牛像,為什麼「牛」會成為天滿宮的象徵物?查了手邊的資料,發現有兩種說法:

其一:牛是的菅原的坐騎,所以一起受到膜拜。

這讓我想起中國的哲學家老子也是習慣以牛代步,不過菅原是朝廷高官,騎牛一定更加引人注目。


第二種說法比較複雜,從2000年出版的日文雜誌中文譯本中看到的,應該頗具參考價值~~

道真公出生於西元845年(癸丑年),所以死後葬在九州太宰府政廳的「丑」方(也就是一點鐘方向,東北方)。「丑」在十二天干中排序第二,轉換成十二生肖,排序第二的是「牛」,正好太宰府政廳的「東北方」是「牛車」停放處,所以牛就成為天滿宮的象徵物。


前來天滿宮參拜的信眾都會順道撫摸牛像,除了撫摸牛首可以增進智慧之外,據說身體上如有不適,觸摸牛像相同的部位,不適感就可以獲得緩解。



另外,道真公因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喜歡梅花,所以這裡大量種植梅樹,是京都第一的賞梅勝地。

我們冬天前來京都,特別將此地排入必遊行程,就是希望能夠看到綻放的臘梅。



果然老天爺沒有辜負我們,幾棵梅樹先行綻開,雖然未能一賞滿開的盛景,但是能夠看到花開,我們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裡另一盛事是每月25日的「天神市」,地點就在這座雄偉的「樓門」前表參道上,這是來到京都不可錯過的露天市集,有小吃、日用雜貨還有跳蚤市場,可惜我們1/26抵達京都,正好錯過!


表參道旁的「梅苑」裡面種了大約50種、1500株梅樹,每年只有二、三月開放收費參觀,今日是1/31,明天才開放,所以大門深鎖,~~哈哈,我們又正好錯過,無緣就是無緣!

傍晚4:52,太陽已經西沉,我們雖然無緣參觀梅苑,卻隔著柵欄欣賞梅樹掩映的黃昏暮色,別有一種意境。

最後來到入口正門處的大鳥居,為北野天滿宮之行畫上完美的句點。


大鳥居前面是個複雜的路口,看著地圖,一直搞不清楚下一個景點~「上七軒」到底該走哪一條路。

找路的過程中,在路口意外發現這家小狗+腳印圖案當招牌的店家~MONICA,我們以為是寵物店,走近一看,裡面竟然賣的是西點蛋糕,而且顧客絡繹不絕,於是我們也跟著走進店裡。



買了瑞士捲(¥350)與草莓派(¥450),回到天滿宮的休憩所,坐著慢慢品嚐美味甜點,再配上自備的熱烏龍茶,大大滿足。


熱量補充完畢,接著尋找西陣的花街~「上七軒」去囉!

相關聯結:
北野天滿宮MONICA

(續上七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