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解說牌寫著:「俳句詩人~向井去來故居」。


貞享二年(1685年)詩人向井去來在這裡買地、建起草庵,過著隱居田園的鄉間生活,在院子裡種了40幾棵自己特別喜愛的柿子樹。

四年後,元祿二年(1689年),橙紅的柿子掛滿枝頭,某位商人正好路過看見,立刻付錢預訂了所有的果實。


詩人平日過著清苦的耕讀生活,能把即將收成的柿果賣到好價錢,當然非常開心。

怎知,夜裏突然刮起狂風,詩人清早起床,推開屋門,看見滿地落果,頹喪之餘,幽默地自嘲這裡是「落柿舍」,寫在石碣上,立在大門邊。


現在每到柿子成熟時,屋主還是會掛上「小心落柿」的警語,我看了不覺莞爾,但是這句話對靠它維生的詩人來說,卻包含著多少的擔憂與不安啊!


知道故事之後,不只喜歡草庵的環境,更喜歡屋主幽默灑脫的個性,因此走進矮門,毫不猶豫地掏出200円/人入料費給竹籬邊售票處的小姐。


票根上有詩人向井去來的字跡,有不懂內容的俳句、有頗具意境的柿果圖案、兩枚篆刻章~我喜歡。


整個落柿舍的主要建物只有兩棟草庵~大門前的「本庵」,還有後側的「次庵」。


我們首先參觀主屋~「本庵」,這是我們最喜歡的「合掌造」茅葺屋頂建築。


「本庵」外面掛著簑衣、斗笠,這是屋主去來先生告知訪客他在不在家的暗號,有趣的人!

想起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去來先生沒有身外之物的束縛,出門時只需簑笠一掛,充當門童告知來客,主人不在,敬請自便,這種生活真是輕鬆灑脫。


小小的「玄關」


進入玄關的右側是廚房、水井,下面的照片是玄關牆上的葫蘆形裝飾、草鞋,還有從內部仰望草庵屋頂的茅葺結構,處處簡單,但是處處雅致。


這位向井去來先生是日本最有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得意門生,芭蕉先生晚年非常信賴去來先生,曾經三度停留在這間素雅的草庵中,寫下《嵯峨日記》傳世。


除了芭蕉先生之外,還有許多俳句詩人都喜歡來這裡尋找靈感,以詩會友。

幽默的去來先生為了接待這些「俳友」,給自己封了「俳句奉行」的官名,在大廳掛上「落柿舍制札」木匾~


我們日文不通,但是很好奇風趣的去來先生會立下什麼規定,搜尋到這樣的翻譯:
◎世間煩人的道理規矩,暫且放下,吟唱俳句自由自在。
◎文友如雜魚相疊般抵足而眠,酣聲如雷無妨。
◎既然生而為人就日夜精進吧!不必羨慕魚遊鳥飛的自在。
◎抽個菸,難免烏煙瘴氣,別放心上。
◎賴皮不開伙,等鄰居送飯來,哈哈,此地不用小心火燭!
(資料來源:雅書堂文化電子報第四期~落柿舍的土鈴

這麼清幽的環境,這麼和善的主人,難怪這麼多人喜歡來到這裡,留下這麼多雋永的俳句;門廊上放著許多和這裡有關的作品與介紹。


坐在屋前翻書,雖然看得懂的漢字不多,沒想到也能看得手不釋卷,難怪這裡可以成為日本文學的重要遺址。

屋角外牆上設有投句箱及紙筆,若是詩興大發,說不定也能留下千古名作!


「本庵」正廳前一景


大廳前是一方小庭園,參天的柿樹下是這裡最有名的「向井去來句碑~柿主や梢はちかきあらし山」,找到兩種翻譯:


其一~較合於「俳句」每首三行的譯法(參考:wiki俳句):
「柿主啊,樹梢與嵐山 如斯貼近!」

其二~比較接近中國古詩的譯法:
「柿主立樹下,舉頭望嵐山」

我們站在柿樹下,真的眼前就是嵐山,舉頭就是樹梢,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他們一個在日本「落柿望嵐山」,一個在中國「採菊見南山」,卻一樣是詩人,一樣隱逸田園,一樣豁達大度,一樣重性靈勝於功名。


沿著石徑,來到後方的「次庵」,一樣是我們最愛的合掌式建築。


簡單的擺飾,卻能完全感受到主人的清雅,尤其喜歡門口的竹屐和坐墊。


沿著石徑走到次庵的後面,四周都是柿樹,冬天的枝頭一片蕭瑟。


身邊隔一陣子就傳出「叩、叩......」聲,循聲找去,原來發自這裡~~


庭院中散立著許多俳句石碑~

芭蕉句碑~「五月雨や色紙へぎたる壁の跡(五月雨啊,土牆殘留 色紙舊痕)」


色紙是寫俳句的方形紙籤,芭蕉去來師徒兩人在百無聊賴的五月梅雨季時,相互賦詩吟唱,打發時間,色紙因此貼滿屋牆,芭蕉先生便將此情此景寫成俳句,為《嵯峨日記》作了生動的結尾。

這一塊字體比較清晰的石碣上的俳句則是出自落柿舍第十一代庵主工藤芝蘭子~「
十三畳半の落柿舎冬支度(十三疊半的落柿舍中,準備度冬)


庭園中有許多椅子讓人尋找靈感,很多投句箱蒐集作品,我們繞了一圈,不捨離去,於是坐在大廳前的石凳上,欣賞著將落未落的殘柿、將落未落的冬雪。


其實,處處俳句的落柿舍,本身就是一首最優美的俳句啊!

離開落柿舍,按照地圖指引的方向,尋找詩人向井去來的墓。

首先,沿著圍籬右轉,走一小段杉木高聳的「東海自然步道」。


經過「嵯峨落柿舍北公眾便所」


彎入前面不遠的小巷,來到墓園,園中唯一立著小小的「烏帽子型」石頭的就是「去來墓」。

最後,再度回到落柿舍,前面廣闊的田地,其他的季節應該都是充滿生機的景象,然而現在卻是一片枯草。


我們不懂日文,對於去來先生的生平、事蹟、交遊、個性也幾無所知,然而從這裡的地點、建築、環境、佈置,都能感覺到去來先生想在這裡清幽度日,然而他與生俱來的豪邁幽默的個性,以及對俳句文學的熱情、執著,卻將更多熱愛俳句的同好聚集到這裡,然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三百多年過去了,草庵幾度重建,而俳句的精神卻完全保留下來了。

從前,對俳句唯一的認識,以為就是小丸子爺爺隨興吟誦一段,然後就會出現冷風吹過的畫面。

現在,參觀了落柿舍,我們還是不懂俳句,但是可以感受到「俳句」是自然與生活的美感呈現。

對我而言,落柿舍,是感受日本文人居家生活的體驗所,是欣賞日本俳句的陳列館,更是此行最難忘的心靈休息站。

我們的相關遊記:
東海自然步道(2)~嵐山、嵯峨野、鳥居本

相關聯結:
落柿舍--向井去來遺跡(日文)
向井去來的落柿舍

俳人塔落柿舍投句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