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位在清水寺附近的「七味家」創立於江戶時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採用從海外移植京都伏見的「唐辛子(辣椒粉)」當主要原料,加入青海苔、紫蘇、黑芝麻、白芝麻、山椒、大麻籽六種香料,製作出獨家口味的「七味粉」。

因為使用的都是天然食材,所以保存期限只有四個月,加上我們倆兒都不愛吃辣,而且書裡特別提到這裡的東西很貴,所以繼續往前走。

這條坡度明顯的「坂」道附近有祈求安產的「子安觀音」,所以稱為「產寧坂」,南到「清水坂」,北與「二年坂」相接。


階梯右側出現「龍馬」的照片~


「明保野亭」~這裡是龍馬經常和革命志士密會、投宿的地方,現在仍繼續經營的老店。


「產寧坂」因為建於平安時期的「大同三年」(西元808年),所以又叫做「三年坂」。


但是這裡的坡道頗陡,後來被誤傳成在此跌倒的話,「『三年』內必死」,或是
會減壽『三年』」


階梯下方有一家可愛的老店~「瓢簞屋(大井人形店)」,裡面除了有高達百種以上的「清水小人偶」之外,還有號稱全日本造型最豐富的招財貓,更特別的是屋簷下掛得滿滿的各種形狀的「葫蘆」。

當時不解「葫蘆」的用處,後來看書才知「葫蘆」自古就是來這裡必備之物,原因有二:
1.前往清水寺「音羽之瀧」裝靈泉的水壺;
2.日文的「瓢簞」就是「葫蘆」,這裡賣的葫蘆叫做「免死葫蘆」,可以破解「三年坂跌倒」的魔咒。

所以書上說這家店是「三年坂」謠言的最大獲利者,好有趣的老店。


過了「瓢簞屋」之後的三年坂就是平坦的散步道,很適合拍「時代劇」。


右邊一戶深宅大院,門上寫著「京都阪口.青龍苑」,大門敞開,進去瞧瞧~


十六世紀時,這裡曾經是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寧寧)的外甥~木下長嘯子的隱居之所,裡面的庭院、茅屋都非常古雅有味。

千禧年時,高級料亭「京都阪口」進駐老屋,因為位在京都的東山,所以以掌管東方的神~「青龍」為名,現在除了有高級餐廳之外,裡面還有好幾家京都很有名的商店,雖然賣的東西我都不太買得起,但是在這樣優雅古風的庭園中賞景逛街,感覺很舒服。


我們很喜歡這個站在路旁迎賓的胖人形,笑瞇瞇的,腮幫子像水蜜桃一樣,很討喜。
據說這家「丸山人形」做的都是胖胖笑笑的模樣,很特別。


「三年坂」和「二年坂」銜接處是個三叉路口,我們遠遠看到東山一帶的地標~「八坂之塔」,直直向它走去。


這座46公尺高的五重塔是「飛鳥時代」的聖德太子(西元592年)始創,由朝鮮半島移民而來的豪門「八坂氏」所建,所以叫做「八坂之塔」,現在的正式名稱叫做「法觀寺」。


後來發生了火災,鎌倉時代的「原賴朝」重建一次;之後又發生大火,現在看到的是室町時代的第六代將軍「
足利義教」重建的,屬於臨濟宗建仁寺派的禪寺。

附近都是低矮的老式平房,高塔顯得特別雄偉醒目。


來到法觀寺正門口,八坂之塔正下方,大門左右的對聯分別寫著:
「聖德太子御建立 日本最初之寶塔」
 
今天不知何因大門緊閉,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只好沿著圍牆參觀斑駁的室町時代巨大建築。

這麼高大的建築完全沒用釘子,只用接楯搭建,卻能在地震頻仍的日本島上矗立將近九百年歷史,不得不再次讚嘆古代木匠的鬼斧神工。


年輕帥氣的人力車夫是老街風情的一部份,和服體驗的觀光客也為老街增色不少。


原路回到「三年坂」和「二寧坂」交接的三叉路口,左轉「二年坂」,繼續下坡。

「二年坂」因為建於「大同二年」而得名,這裡也有一小段階梯,所以也有「在此跌倒二年必死」的傳說,有些人不喜歡這樣不祥的名字,於是就取其諧音,改稱為「二寧坂」,正好和「產寧坂」,還有附近的「寧寧之道」互相呼應。


石坂步道兩旁紀念品店、餐館小吃店林立,知名的女詩人兼畫家「竹夢久二」的寓居之所也在這裡,愛逛街的人來到這裡應該會覺得如魚得水,樂不思蜀;但是我們兩個都不會也不愛逛街,所以一下子就把這一段路走完了。


二年坂的終點是寬廣的柏油道路~「維新之道」,這條康莊大道通往1043位為明治維新鞠躬盡瘁的志士的長眠地~「京都靈山護國神社」,大名鼎鼎的幕末英雄「坂本龍馬」也埋葬在此。


我們雖然有點崇拜龍馬,但是對日本人的墓地毫無興趣,所以往下走去,看到這個寫著「高台寺」的雄偉木門,才知道已經來到「高台寺公園」了。


彎進公園旁的石疊步道~「寧寧之道」,光聽名字就覺得這裡是熱門觀光區,再看到人力車帥哥排隊候客,更證明了這一點。

閒逸平緩的散步道,據說是豐臣秀吉嫻淑美麗的正室~「寧寧」經常散步的地方,所以取名為「寧寧之道」,兩旁仍是商家必爭之地。


公園的盡頭是一條細長的坡道,「高台寺」的表參道~「台所坂」



西元1606年,豐臣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被德川家康討平,自殺於大阪城內。

為了安撫豐臣家的殘存勢力,德川家康為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又稱寧寧)建造了華麗的
「高台寺」。

「北政所」原本是指「關白」的「正室夫人」,但是自從豐臣秀吉當了「關白」之後,「北政所」就變成「寧寧」專屬的代稱了。

她14歲時以武士女兒的身分下嫁給當時身分仍很卑賤的豐臣秀吉,雖然家世懸殊,但是她始終支持著丈夫,不只在生活上、仕途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標準的賢內助。

兩人並無子嗣,後來豐臣秀吉納了許多小妾,但是北政所始終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深得家臣支持,所以德川家康利用她來安撫人心,建了這座「高台寺」讓完成悼念豐臣秀吉亡靈的心願,她自己則在「台所坂」對面的「円德寺」(寧寧娘家的家廟)度過餘生。

「台所坂」的盡頭是高台寺的「山門」。



山門內是商業味頗重的美術館、商店區,左轉是「高台寺」的售票處。

東山一帶景點實在太密集了,我們第一次到京都,不可能全部走透透,所以決定先走必訪景點,剩下的時間只去「免費」的地方,這裡門票600円,所以門口看一下就走。


旁邊的停車場視野很開闊,八坂之塔、東山到京都一帶的市景都逃不過我的眼睛。


回到寧寧之道,台所坂斜對面是很有韻味的「石塀小路」,書中推薦的必走小路。


日本城外圍高大厚重的石牆叫「石垣」,「石塀」則是指分隔民居的低矮圍牆。

這條小徑入口是木屋商家,轉個彎就是名符其實的「石塀小路」,石牆高度及肩,矮牆上是充滿綠意的花圃。


書上說:這裡因為環境隱密,是有錢人家金屋藏嬌的好地方,所以不少小老婆住在這些高級住宅裡面,所以又被戲稱為「妾侍通」,若是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叫做「小三通」,哈!


小路彎彎曲曲,四通八達,不經意就彎進一座小型商場~京.洛市「寧寧」,有吃的、用的、飾品……,之後又接回「寧寧之道」。

這間木屋是這裡很典型的建築,但是我們卻被特別吸引住了~


~因為閣樓上面的匾額
「鳶飛魚躍」,和兩旁圓形的飾紋,屋主想必是位高雅之士!


寧寧之道的頂點是「大雲院」,左後方青綠色高塔是東山有趣的建築~「衹園閣」。

昭和年間的富豪
「大倉喜八郎」在這裡建了養老別墅,聘請當時的建築權威伊東忠太為他設計,其中這座展望台取名為「銅閣寺」(承續古代將軍所建的「金閣」、「銀閣」,這位先生還真不是普通狂妄!)展望台屋頂仿照祇園祭的花轎~「鉾」,所以又叫「衹園閣」。

這位建築師擅長動物走獸風格,我們遠遠就望見「鉾」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很特別,但是也很突兀,果然有富豪的「銅」味,卻少了和附近環境搭配的美感素養。


這間茅葺屋頂外加瓦簷的建築很特別,吸引我們注意~「西行庵」。


前幾天看NHK最新大河劇平清盛第十集,這一集演的就是「西行」出家的始末,才知道這間我們亂拍的草庵竟然大有來頭~

「西行」是平安末期到鎌倉初期著名的僧侶、和歌詩人,他原本在武藝、詩才、相貌上都屬京都第一的武士~「佐藤義清」,但他追求的不是第一,而是「美」。後來和上皇的妻子「待賢院」發生了畸戀,為情所苦,因此毅然出家,法號「西行」,當時年僅23。之後浪跡天涯,四處結庵,有許多和歌作品傳世。


京都東山的這一座「西行庵」,是他最後圓寂辭世之地。現在仍保留西行堂、主屋、皆如庵茶室,當今住持姓「花輪」,我們拍照時把這裡想成小丸子有錢的同學~花輪的家,哈哈,花輪遁入空門了!


円山公園~京都最古老的公園,春天賞櫻時必訪之處,這裡是公園中央的「迴遊式庭園」。


公園裡立著我們佩服的坂本龍馬像,旁邊蹲著的是和他一起遇刺的好友中岡慎太郎


離開円山公園之後,我們前往瞻仰日本最大的三門~「知恩院」,繼續今日的行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