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宮線」曾經是北海道最早、全日本國排名第三的鐵路。

1880年開始輸通「札幌--小樽」之間的客運和物流,促成了明治時代「小樽港」和「北之華爾街」的興起。

當時「日本銀行小樽分行」都是利用這條鐵路來運送貨幣現金,可說是當時北海道的經濟命脈。



「色內車站」位在「北之華爾街」上的黃金地點,1912年設站,1962年手宮線停止客運業務而廢站


1985年全面停駛,只保留「南小樽」站至「小樽總合博物館」之間的鐵道,改為「手宮線跡地」散步道,全長2.6公里。


手宮線和日銀通交會處的舊平交道號誌,禁止任何車輛進入,只准行人通行。


現在這裡轉為觀光用途,到了冬天則是小樽祭典~雪燈之路的主要場地,人氣比以前更高。


「舊手宮線會場」的雪燈之路沿著舊鐵軌佈置,由「中央通--日銀通--壽司通」,約530公尺。


2月4日(五)開幕當天下午將近五點,市民們仍忙著趕工佈置。



入夜後,雪燈之路正式璀璨燈場


我們從「中央通」開始散走,舊鐵道上則擺放著一顆顆漁船用「浮燈」,左邊是造型燈塔。


本來對生活不便的積雪,加入巧手與創意,點上柔和的燭光和燈火之後,變成溫馨浪漫的園地。


除了就地改造的雪景之外,市民的小巧工藝品更起了畫龍點睛之妙。

水桶中塞緊雪,用塑膠管在中間壓出一個洞,最後倒出桶子中的雪,中間點上蠟燭,就變成「雪燈」了。


「運河會場」點亮運河的點點「浮燈」在這裡也隨處可見,我也好想帶一顆回家!


模仿「天狗山滑雪場」的雪燈造型


遠遠就看到這座「大十字架雪燈(Grand Cross)」,中間放的也是「浮燈」。


不時可見到的「心型」雪燈,吸引遊客拍照。


心型和十字架雪燈旁設有「Message Candle」販賣部。只要花¥100円就可以買個紙杯,自由創作,隨意擺放留念。


「咖啡杯」造型雪燈


簡單的大型雪景上,總能看到各種不同的手工造型燈,都讓我愛不釋手,想掏錢買回家,但這些都是非賣品,有錢也買不到,只好照相留念。


隨手捏的雪球、水管壓出的雪條、水桶倒出的雪桶,點上蠟燭之後都是美麗的「雪燈」。


雪地上的雪燈會場,屬「手宮線」最精采;和運河會場的河面浮燈趣味完全不同。

手宮線穿過馬路時,鐵軌嵌入路面中保存,既留下史跡,也不影響交通。


穿過20公尺長的「雪隧道」,路面上仍有鐵軌,真的有走過火車山洞的感覺。


雪之花燈


不同造型的「雪之花燈」排成一條「雪花之町」

貓頭鷹夾道的雪燈小路


小徑旁好多好多這樣的貓頭鷹,好可愛。


小徑的終點是這間「Ice Bar」。


這一區都是韓國留學生組成的志工隊所設計的「OKOVO」廣場。


可愛的造型玩偶


紅心造型的冰雕雪燈



最後通過這個花燈步道之後,我們的第13回小樽雪燈之路的行程即將結束。


離開手宮線之後,我們準備離開小樽,向小樽車站前進,順便彎進「サンモ-ル」商店街,看看這裡的雪燈之路。


店家早已關門,感覺這裡好冷清!


「屋台小巷」燈火通明,應該進去體會一下日式攤販的感覺,但是我們趕著到札幌住宿,所以下次有機會再訪!


之後接上另一段商店街~「小樽都通り」,冷冷清清,看不出也是雪燈之路的會場。


這條商店街到處都看到「榎本武揚」的名字、照片,他是德川幕府的海軍將領,德川幕府大政奉還之後,他率領八艘軍艦和「新選組」主戰成員到北海道,建立「蝦夷共合國」。(詳見:維基百科榎本武揚



「小樽都通」中央放置「七彩冰燈」,製作比雪燈費時,水桶注滿水,加入顏料之後,半凝固時就要將中間的水倒出,再用熱水暖一暖水桶邊緣,取出冰燈。


商店街頂篷下有許多花燈裝飾。


這疊很驚險的「高腳杯塔」有打光,會變色哦!


出了商店街,回Dormy-inn領行李,到小樽車站搭JR,我們要正式和小樽說Byebye了!


「小樽--札幌」之間的JR電車班次非常密集,我們辛苦買到的「JR周遊券」終於派上用場。


十幾年沒搭日本火車了,感覺好新奇,但是事實上和台鐵通勤電車很像,只是人少多了。


喜歡小樽,捨不得離開,找機會一定要再來一遊!

<小樽雪燈之路>官網:http://otaru.yukiakarinomichi.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