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早已付錢的訂位號碼單到碼頭的售票口換好船票,船行時間60分鐘,決定帶食物到船上面吃。
↓我們不會講又不識字,亂買了一堆,首先買了一個紅豆餅,一個奶油餅,總共¥220円。


↓接著到這一攤大肆採購:
一個肉包、一份雞米花、一串三顆的馬鈴薯球,都是¥250円,外加一片起司天婦羅¥150円。


由網走出發的「流冰觀光碎冰船」叫做「AURORA(極光號)」,共有兩艘,輪流出航執勤:
1.AURORA:1991年啟航,就是我們等一下要搭的這一艘;
2.AURORA 2 :1994年啟航,我們回程看到它停靠在港口邊。

「AURORA」是由專門負責打造「日本自衛隊碎冰艦」的公司所承包製造,
外型還有船頭的破冰設計都是沿襲日本的「南極觀測船」,
因此「AURORA(極光號)」經常被媒體稱為「迷你版的南極觀測船」。

●船速:一般海面最高26km/h,流冰海面約5.5km/h。
●最大碎冰力:約80cm。


↓12:30準時出航,我們到底層的戶外區欣賞航行風光,岸邊可愛的大雪人微笑歡送我們。


↓高40m的離岸礁石~「帽子岩」,曾被愛奴人視為守護神:「渡良岩」


20世紀初,北海道政府為了幫「網走港」修築「內港」,
所以在「帽子岩」左右增建「北防波堤」和「西防波堤」,
而且在「帽子岩」的周圍加上「Caisson Dock」(大概類似於現在的「消波塊」),
作為水流緩衝,減少侵蝕整個防波堤和帽子岩,工程於1923年完工。
因為有這個高瞻遠矚的「消波」設計,所以整個工程距今雖然已經將近百年,仍然完好使用中。
北海道土木學會非常佩服這個具有遠見的設計,因此特別在西元2006年頒予「土木遺產」的殊榮。

↓從這個角度看,真的很像「西部牛仔帽」,難怪叫做「帽子岩」。


↓悠游在防波堤內的潛鳥。


網走港內有四座燈塔,其中兩座在我們船行的路線上,
↓照片中右邊白色的是:「東防波堤燈塔」,左邊紅色較小的是:「北防波堤燈塔」,
船行離開這兩座燈塔之後,就真正離開內港,進入「鄂霍次克海」了。


↓「東防波堤燈塔」是網走知名的Desigh(造型)燈塔,
在高達12.6m高的白色燈塔上,裝飾上隨著流冰而來的「海天使」,變成「海天使燈塔」。
這座燈塔從1965年執勤至今,是四座燈塔中最老的一座,也是照射距離最遠的一座,可達19km。


↓相較之下,只塗上紅漆的「北防波堤燈塔」就顯得既嬌小又普通了。

◆流冰的成長階段:糊狀薄冰→小薄冰→蓮葉冰(Pancake Ice)→冰板(Ice Cake ),
         移動的冰板就是「流冰」;遍佈冰板的海面就叫「冰原」。

↓內港中出現「幼年期的流冰」~「糊狀薄冰」+ 「小薄冰」=「新成冰」或「流冰Baby」。


↓ 「小薄冰」

↓出海囉!雄偉的「知床連峰」今天一直陪著我們!


↓我們一邊賞景,一邊享用午餐,貪吃的海鷗還以為我們要餵牠們吃飯,一直跟著,而且很兇哦!


◆當眾多「小薄冰」聚集之後,就會形成面積較廣的「冰殼」,
 但是海浪不斷衝擊,「冰殼」就會產生破裂,四角也會發生摩擦而呈圓鈍型,
 最後變成「蓮葉」狀的冰層,所以叫做「蓮葉冰(Pancake Ice)」。

↓這些就是「蓮葉冰」,直徑30cm~3m,厚僅10cm,海鳥可以在上面停留而不會破裂。


有一些生物會跟著流冰一起來報到,例如:海豹、海牛、海天使,還有瀕危保育鳥種~虎頭海雕,
↓這片冰殼上面站著兩隻「虎頭海雕」,
又大又厚的黃色鷹勾嘴,還有翅膀中央白色區塊,用我的徠卡望遠鏡看得一清二楚。

↓通過一大片蔚藍的「蓮葉冰」區域之後,船要撞入冰原了,來段動態影片感受一下:


近看各式各樣的流冰:
↓一大片的冰板


↓像石頭一樣的碎冰

網走位在北緯44度,「鄂霍次克海」是全世界最南端的結冰海域。

◆「鄂霍次克海」流冰的成因:
 流自中國和蘇俄之間的遠東最大河~「阿穆爾河(黑龍江)」,
    最後注入被島嶼和大陸包圍的「鄂霍次克海」。 
 「阿穆爾河」大量的淡水無法快速與海水中和,造成海水上層鹽份濃度較低,較易結冰。
 每年一月下旬,西伯利亞的強烈寒流開始南下,「阿穆爾河」流入「鄂霍次克海」的淡水隨之結冰,
 然後順流南下,迅速增長,形成這片長達1000km的「鄂霍次克海」流冰帶。
 
↓破冰過程約3分鐘,離開厚冰區,前進不久之後,船就調頭返航了。

↓再次進入厚冰區,再一次欣賞被一大片厚冰包圍,然後船舶龜速前進的感覺。


↓這裡會出現這一大片雪白炫目的冰原景觀,和「鄂霍次克海」「封閉的海域」特性息息相關。


↓破冰正式結束,進入湛藍的大海,遠遠眺望廣大的厚冰區。


↓拍了一段回程破冰的小影片,這一次鏡頭都拉遠拍攝:


↓返航時,我們移到二樓頂上的「船尾舺板」欣賞回程航道。


↓回瞰厚冰區與「能取岬」,上面的燈塔隱約可見。


↓藍天下的黑脊鷗,想起「天地一沙鷗」中追求理想的「岳納珊」。


↓大自然實在太奇妙了,忍不住比出大拇指~讚


↓「帽子岩」本來只是一顆「天然礁石」,卻能變成「土木遺產」,這麼特別,當然要合照一下。


↓回到「網走港」,一個小時的新奇之旅結束,「AURORA 2(極光二號)」已在碼頭等候出航。


出發之前,可以先查詢今年流冰的情形,再決定行程中是否安排搭乘。
決定之後,可以直接從網路上預約訂票,這樣會比我們還要麻煩JR小姐方便許多。
下次如果有機會再次前來觀賞流冰,我們會選擇到「知床斜里」「流冰漫步」,更親近體驗觀察流冰。

相關連結:
網走流冰觀光碎冰船:http://www.ms-aurora.com/abashiri/index.html
(預約船票只能用日文,可先選擇簡體中文網頁看看導覽介紹)
網走中文blog:http://abashiri.jp/tabinavi/21blogchinese/2010/index.html
知床斜里流冰漫步:http://www.shinra.or.jp/tour/winte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