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些野柳的小知識

地名的由來
一說是
平埔族社名的音譯;另一說是野人柳去的台語發音。因為這裡靠海維生,缺乏稻米,所以每當船隻從大陸運回米糧時,就會遭到搶劫,米商交談時總是無奈地說:「又被野人柳去了」,所以就叫「野柳」!

又名野柳龜
從金山遠眺,猶如潛入海中的巨龜。傳說從前這一帶的海域非常險惡,經常發生船難,因為有「烏龜精」潛伏在海中作祟,於是玉皇大帝派遣「仙女」騎著「大象」,帶著寶劍,下來凡間除妖。結果,「烏龜精」中劍,奄奄一息,只有在天候惡劣時,才能稍作喘息,所以每當風浪來襲之前,野柳岬便會冒起一股白煙,村民說那是「半死的野柳龜在喘氣!」

奇岩怪石的成因
這裡原本是深埋海底的岩層,是大屯山餘脈向台灣東北角延伸的海岬,但是地形卻是由兩座向東南傾斜的「單面山」組成,海岸延伸方向(東北方)和地層構造方向(東南方)正好垂直,加上東北季風帶來強風和大浪的侵蝕風化、地殼變動的影響,使這裡產生各種
奇岩怪,蔚為奇觀!
(單面山是指山的一側坡度陡急呈懸崖狀,另一側坡度和緩的山型。公園裡有兩座,入口附近的叫做大單面山,另一座位在野柳岬末端,也就是傳說中被仙女刺殺,只剩下最後一口氣的龜頭山。)

◎地質公園位在野柳岬的末端,長約1.7公里,最寬處不及300公尺,分為三區:
A.大單面山和後方海蝕平台;
B.兩山之間的海蝕平台;
C.野柳岬(龜頭山)和下方的海蝕平台。


第一區第一座單面山(大單面山)+後方的海蝕平台燭臺石最特別。

風化作用
當深層的岩石暴露到地表之後,由於壓力減少,岩石產生裂痕,使得岩石與空氣和水的接觸面積增加,內部產生熱脹冷縮的物理作用和化學變化,質地變得疏鬆易碎,最後變成泥、砂、土壤,下圖中的這塊岩石就可以清楚的觀察到風化作用。


蕈狀岩區
上層為鈣質砂岩,比較堅硬;下層為較易風化侵蝕的黃褐色砂岩,因此產生差異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形狀像香菇一樣的蕈狀岩。


隨著時間改變,蕈狀岩會從無頸狀→粗頸狀→細頸狀→斷頭。人為的觸摸會加速砂岩侵蝕,例如:女王頭就面臨著斷頭的危機,而金錢豹前一陣子已經斷頭,這些岩石形成不易,但是生命卻和人類一樣脆弱!由於這裡遊客眾多,所以雇有工作人員,分散在園區內注意並提醒遊客「不准摸」這些珍貴而脆弱的岩石。


俏皮公主女王頭的繼承人,不是野丫頭,也不是大拇哥。


愛心石


薑石區
上層是內含塊狀石頭的砂岩,下層是黃褐色砂岩,其中較軟的質地被侵蝕凹下,較硬的石塊留在表面,經過風與海浪侵蝕之後,形成粗糙的外表,加上顏色灰中帶黃,很像煮菜用的老薑,所以叫做薑石。


豬八戒像豬的頭部(sorry,照相角度取得不好,所以不大像!)


烤雞腿


結核
地層中質地較堅硬的部分,地質學上都稱之為「結核」,像是蕈狀岩的上面的鈣質砂岩,或是薑石表面的塊石都是,野柳地形千變萬化全都因為它們。

這一顆叫做「恐龍蛋」,屬於球形塊石的結核,這種結核還會形成一圈環狀外圍,公園中隨處可見,燭臺石中央的燭火就是屬於這種球形結核。


燭臺石
砂岩中含有球形結核,海水長期侵蝕,鬆軟的砂岩被沖蝕之後形成溝槽,露出中央的燭火,然後沿著球形結核外圍的環圈逐漸下切,日侵月蝕,慢慢切割雕塑出圓錐狀燭臺外形。


石鐘、石乳、鯉魚逆水
從老婆的背後開始,依序是兩顆「石乳」,石乳旁邊是掛在寺廟鐘樓上的「石鐘」,石鐘後面看到一顆魚眼睛,像是逆游上岸的一隻鯉魚,所以當地有一段描述這個景觀的俚語:「石鐘、石乳、鯉魚逆水、老鼠吃貓乳台語)」,老鼠吃貓乳是描述東北季風時,討海人仍要冒險出海維生,有如老鼠偷偷吸食貓奶充飢一樣危險。


鯉魚石鸚鵡
鯉魚石前面的山壁像是一隻鸚鵡面向大海躺在岩壁上,只是我們怎麼完全看不出來呢?


冰淇淋石
上半部含有較多的碳酸鈣,不易被風化侵蝕;下半部由砂岩構成,容易受風化侵蝕,差異侵蝕的結果,形成這個消暑的冰品造型。


又叫外星人石
而換個方向由山壁向大海看去,冰淇淋頓時變成外星人,尖尖的下巴,可以看到鼻子和嘴,上面是裸露的大腦,運用一點想像力,感覺還蠻像的。


溶蝕盤
海蝕平台區中,面積較大的平坦窪地上經常會蓄積海水,產生溶蝕現象,造成一片盤狀的平淺凹陷區。

溶蝕現象
岩石內的礦物與海水產生化學作用,加上重複乾濕、鹽結晶等風化作用,造成岩屑剝離,有時也會有鈣質沉澱在盤底。


遠眺第二區的海蝕平台,可以清楚看到此行的目標~女王頭。


綠色突起的小丘就是「龜頭山」的「野柳岬」。


這裡陸客非常多,管理員一直吹哨子,到處巡邏喊著「不要摸,不要坐在石頭上」,真是辛苦他們了!但是這種防堵的做法真的是徒勞無功,而且很掃興,園區為何不做棧道,圍起封鎖線呢?!

第二區連接兩座單面山的海蝕平台女王頭所在

 

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用木棧道連接兩塊海蝕平台,窄窄的棧道上擠滿了人潮。


海蝕平台上佈滿了圓圓的「海蝕壺穴」。


海蝕溝
海岬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岩層受到推擠,形成一道道裂縫,稱為節理。


節理大小寬深沒有一定規律,間距大的就形成了海蝕溝,上面必須架設橋樑才能跨越。


死囝仔窟
連續三座橋,跨越三條海蝕溝,第三條最寬,50年代時,遊客為了測試小朋友的水性,常常故意丟銅板到水中,當地漁民孩子生活窮困,就跳到水裡撿錢,到了吃飯時間還不回家,家人只好到處尋找,在這邊找到之後,大罵「死囝仔」,便成為這個地名的由來。由橋邊往下望,感覺還蠻深的呢!


林添禎銅像
民國53年3月18日,台大一位叫做張國權的香港僑生到這裡郊遊攝影,不慎失足落海,當時林添禎在附近賣東西,立刻下海奮勇救人,可惜不幸雙雙溺斃。蔣中正特別下令設立銅像,並且編成教材,宣揚他的義勇事蹟。


船舶測速台
第二區的瞭望台起點在林添禎銅像旁,終點就在這個大圓盤旁邊。這個很像指南針的大平台是台灣造船公司(現在的中國造船公司)所設置的船舶測速台,現在改以GPS來進行船舶測速。 

媽祖洞
位在第一區和第二區之間的一個海蝕洞。兩百年前,一名漁夫在野柳採紫菜,發現這洞裡透出一道光芒,漁夫好奇地前往,在洞裡發現了一尊媽祖像,可是當地漁民非常貧困,無法建廟膜拜,於是找了一個有凹洞的蕈狀岩來供奉,但是只要東北季風或颱風一來,媽祖就會被風吹倒,居民深感愧疚。一夜,媽祖托夢想住在金山,因此在清朝嘉慶14年(西元1809年)修建慈護宮,每年農曆4月16日媽祖固定會回來野柳這裡巡視。

巧的是:岳母的生日是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媽媽的生日是農曆4月16日(野柳媽祖回娘家日),我們的媽媽都和媽祖很有緣喔!


遠遠看到了女王頭,附近的人潮都是排隊等著和她合照,我們在這一區逛了好幾圈,好不容易才從人縫中捉到這個難得的鏡頭,來的時候在車上還興高采烈地和媽媽說好要在和40年前一樣的位置再拍一張一樣姿勢的照片,看到長長人龍,媽媽毫不考慮地放棄了!

女王頭
野柳的標誌,4000歲的蕈狀岩,某個角度很像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大家都很擔心她的脖子,所以設有專屬看護,一方面保護她不讓遊客觸碰,一方面維持照相秩序,後來真的見識到「她」的重要性~~


我們走遠之後,女王身邊傳來一陣吵架聲,走近看熱鬧,原來是一位對岸來的老太太站在女王身邊照相一分鐘以上,厲害的是表情都不會笑僵,那些叫罵聲全都是針對她的,可是老人家不但不為所動,我們看了很久之後,她旁邊竟然又多了一位老先生來和她合照,一樣笑容可掬,真是令人佩服了,不知她們是定力太好,還是耳背,總之,很慶幸我們3人沒有一個想加入排隊行列,不然真的會等到翻臉!

象石
沿著海岸,走沒幾步就看到這個面向大海,幾乎快被淹沒的象石。傳說仙女降服野柳龜之後,忘了把大象騎回去,所以大象至今仍然痴痴地等著仙女回來接牠,而拒絕上岸~人類的想像力真是豐富!


燭臺石和非常像的花生石


仙女鞋
屬於薑石,仙女降服烏龜精之後,遺忘在這裡的一隻鞋。


鞋的下方有一顆球狀結核,很圓,有的地方稱它為珠石,有的地方稱它為地球石


菠蘿麵包


哈巴狗石
這個哈巴狗石其實就是小狗大狗玩親親,又名拱形石,據說如果從船舶測速台看過來的話,又像一隻大金剛,所以又叫金剛石,真是千姿百態。


生痕化石:這種朱紅色,有花瓣狀紋路的是海膽化石,很漂亮。


仔細找,公園裡面很多。


龍頭石
龍頭的側面,左下有嘴裂的痕跡,右上是龍角,看出來了嗎?


旁邊靠海一側據說有隻形似放在網狀烤肉架上的大雞腿和三隻棒棒腿,但是太陽好大,我們不想找了,直接往野柳岬龜頭山上行去了!


上坡時,在岩縫間看到這隻沒有殼的寄居蟹。


再欣賞一下四周的風景,多了船的海景有不同的韻味!


野柳龜,我們來降服你啦,納命來吧!

第三區野柳岬(龜頭山)和下方的海蝕平台最美、必走

走上野柳岬的龜頭山,俯瞰第一區的大單面山和女王頭所在的海蝕平台。


海好藍、好靜、好美!


豆腐岩,又叫棋盤石,水中的老兄不知在找些什麼呢?


這一段上海岬的坡道,遊客少,有樹蔭,海風吹來又涼,崖璧上有很多美麗的小花。


遠遠就看到的野柳岬地標~~電塔


然後就是以「燭臺石」為樣本設計成的野柳燈塔
龜頭山最高點


路旁綻放著各式的花朵。


還有愛玉的果實,當然蚊子也不少,要帶蚊蟲藥才行。


野柳岬瞭望台~往下俯瞰盡是奇岩怪石,季節交替時也是賞鳥勝地,幸運的話可以見到稀有的過境鳥或迷鳥。


離開瞭望台之後,就從旁邊的小徑走下階梯,階梯的末段是砂岩自然風化形成的,旁邊就是24孝山。


24孝山
本來是當地耆老聊天講古的地方,算一算正好24顆蕈狀岩,因此就稱為
24孝山了!


海蝕平台前的海水清涼潔淨,紫菜長得非常茂盛。

我們在這裡玩水玩到忘記烈日當空,艷陽高照!


又遇到球形結核~~

這顆我們叫它「眼珠」


這一顆是「保齡球」


這個是「恐龍破蛋」


到處都看得到生痕化石,這種長條管狀的據說和蟹類有關。


這裡的景色讓我想起沙漠景觀


只是這裡都是岩石,而不是沙丘。


海邊很多釣客,媽媽好奇地上前攀談,發現他們正在釣一種體積很小的魚,聽說價錢昂貴,我們聽了覺得很心疼,還這麼小耶!


好奇的是:基隆嶼怎麼好像統計圖表,還分區塊不同顏色呢?
氣象預報說今天下午會開始降雨,想起傳聞說:變天前,這裡都會出現白煙,是否就是這個景象呢?


海蝕平台上的蕈狀岩、風化窗


還有溶蝕盤


老人頭造型很好笑


章魚石~不太像!


風化紋大自然的畫作


海蝕凹璧


蜂窩石~就是蕈狀岩的上半部。這一顆屬於「粗頸型」,應該還可以活很久。


排列整齊的薑石部隊


遠看很像成排的砲台


海蝕崖


海蝕凹壁不斷受到海水侵蝕,造成底部支撐力下降,上方岩盤因而崩落,形成垂直的「海蝕崖」,以及高度接近海面的「海蝕平台」。


海蝕平台
海蝕崖不斷被沖刷,逐漸崩退,形成與海平面幾乎同樣高度的平坦岩台。


又叫海蝕棚


老婆走到這裡忽然說缺水頭暈,眼冒金星,母親因此催促我快快到陰涼處,免得老婆昏倒,於是錯過了兩個內部互通的大「海蝕洞」~「情人洞」。

瑪伶鳥石Marine bird~這一區海蝕平台的入口
相傳曾有艘荷蘭帆船在這裡發生船難,船員全數罹難,只有船員豢養的這隻小鳥活著,停在石頭上不斷呼救,至死不願離去,因此叫它Marine bird。


野柳地質公園很美,可是前兩區的人潮實在是多到讓人遊興全消,女王頭大排長龍,根本輪不到我們拍照。

以後如果再到野柳來玩的話,我們會直接從「瑪伶鳥石」開始往裡走,走到盡頭的「24孝山」,這一段人少景美,各種特殊岩石和地形都看得到,而且還可以戲水。

前兩區就讓那些搭遊覽車趕時間的人去走,我們悠哉自主行的人絕對不要錯過最美的「第三區」這一段!

水分、防曬務必準備充分,不然像老婆一樣中熱衰竭的話,距離停車場還有一點距離,可是很可憐的啊!

<野柳地質公園>官網:http://www.ylgeopark.org.tw/content/index/index.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