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鹿場部落,依著「一葉蘭山莊」指標走,道路越來越陡,變成無法會車的單線道。

經過幾個陡上的髮夾彎,一檔上山,終於到了登山口的私人停車場(100/次),停車場旁的桃花已在舞春風。


櫻花也已結出果實,長得飽滿剔透,很像迷你版的櫻桃。
 

8:00到達登山口,高聳直立的柳杉林,立正排隊迎接著我們,散發出濃濃的芬多精,是很棒的森林浴場。


日據時代,這裡是原始檜木林,後來日本人大規模伐林之後,才改種柳杉。


柳杉是日本最普遍的造林樹種,在日本當地存活率高,而且材質不錯,曾經大量造林約5、6萬公頃,沒想到移植到在台灣卻品質不佳,木材容易出現紅心、黑心情形,而且易受松鼠危害,導致木材價格不好,經濟價值也因此衰退,我們才能享受這清新的芬多精洗禮。
 

8:12到了叉路,左邊往「哈勘尼山」,我們取右往「加里山」。


走沒多久就看到1號救援樁。


往下直切,過了0.5km木樁之後,就準備過河了。


8:24橫越「風美溪」,這是「哈勘尼山」和「加里山」的分界。


好心人搭了簡易的「加里小橋」,不然我就過不了溪爬不了加里山了!


溪水非常清澈,溪中散佈著巨石,一早就有遊客在此享受春天早晨的陽光。


過溪之後,層層的木階梯已等著我們,這些階梯都是對剖的杉木,穩固好走。


一塊很有質感的木牌立在木梯旁,上面寫著往佳里山約1時30分,下面有小屋休息站的紅字,應該是立錯地方了吧!


走完三層的木梯,意外地在路邊發現「竹笙」,之後在山徑旁陸續發現五、六株,有幸親眼見到盤飧美食野生的姿態,真可愛。


未到1km木樁前是水晶蘭生長的區域,此次前來很期待能再見到「水晶蘭」,大學時代曾與學長姐到關刀溪樣區採樣,一位碩士班的學姊就是做水晶蘭的研究,因為她,有緣第一次見到一株株的水晶蘭,算算已是十幾年前的回憶。

我很小心的尋找,深怕錯過了這些嬌客,還好在路旁發現一小群生長的水晶蘭[註1],可以把她們介紹給未曾見過的老婆認識。


若不特別留意真的不會注意到她們的存在,我們下山時本想再拍些照片,結果聊天中就錯過了她們。


步道平緩好走


8:50來到一公里處,一公里走50分鐘,和網路上所說的時間差不多。


1km木樁旁開著一株高貴典雅的「闊葉根節蘭」[註2]。


之後常常看到或成群或落單地綻放著,吸引很多遊客圍觀攝影。


9:15來到1.5km處


路上看到成片的「蛇根草」,蛋型花苞,

開出喇叭型花朵的小白花,花朵中央有紫色圓點,很可愛。


還有葉子下方開著紫褐色花朵的「大葉細辛」。


在往大坪山和避難山屋的叉路口前發現「舊運木材鐵道」,據說原本可以一路通到「觀霧」林區,真遠!


忽然想起「
霞喀羅古道」和這條運材路線好像有點接近,只是一條是戰備防敵用的,一條是砍伐搶樹用的,當時的日本軍閥簡直就是土匪強盜嘛!


9:30到了「加里山山屋」


旁邊有4號救援樁


因為這裡登山意外頻傳,所以苗栗縣山難救援協會在沿途設了9個救援樁,還有這間山屋。


裡面還準備著暖暖包、鹽等用品,山友說這是「五星級」救難小屋。


接著開始爬樓梯


9:40來到2KM木樁,這一段路走起來感覺比標示的距離遠得多,大家都批評標示縮水!


之後開始進入巨石區,步道開始沒有那麼和緩,5號救援樁放在其中一棵巨石旁。


這顆巨石被樹根纏繞,樹根下吊著一塊約A4大小的「登山平安」鐵牌,兩相對比就知道石這顆石頭的體積有多大了!


沿路看到許多動植物


還看到一棵腐朽的巨木,如同岩石般呈現塊狀剝落風化,可以清楚看到大樹的解理和年輪。


10:22來到2.5KM處,之前50分鐘走一公里,這一段半公里走了32分鐘,不是我們偷懶,是真的比較難走了。


柳杉林結束,之後變成針葉闊葉混合的原始林。


10:32到達8號救援樁,這裡有一塊寬闊的休息地,一位山友到此開始收起登山杖,他告訴我們往上的路程要手腳並用,登山杖反倒變成累贅,我們當然從善如流,收起登山杖開始往上爬。


繼續走在巨石區中,山徑樹根盤錯,下山時以為難關已過,提前把東西拿出,右手拿著登山杖,左手拿著水壺,芭樂,蔥油餅的食物袋,又要拉繩下山,結果是通通掉光,可憐的寶貝們!


走過木橋之後,就要準備手腳並用了。


10:44來到9號救援樁,海拔2005公尺,據說有一棵胸圍1.5m的國寶級紅豆杉矗立在此,但是我們夫妻倆只顧著爬山,卻忘了仔細尋找他的蹤跡,因而失之交臂。


之後就是陡上的石壁、石壁、石壁.......。


一路幾乎都是樹根、巨石的攀岩的路徑,大落差的巨石與光滑的裸露樹根,走起來非常費力


帶來的喜悅是見到「森氏杜鵑」[註3]!


一朵朵粉紫色的花朵綻放在枝頭,累人的山路上很需要這些嬌客來提振精神。

出發前已先從網路上查詢過一葉蘭[註4]的賞花地點,但確切的位置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模糊帶過,所以我們也沒有把握能不能看到。

我們幸運地遇到一位下山的山友,告訴我們在矮箭竹林過後的峭壁左側可以看見,我們精神抖擻著往上尋找一葉蘭的芳蹤,費了一番功夫之後,果然在左側石壁旁出現成片盛開的一葉蘭(有好心人在樹上掛了毛巾指示)。


由於只能由山崖邊遠觀,所以經常出現為了拍照不顧性命的驚險畫面。


繼續前行,遇到之前在8號救援樁收登山杖的那位山友,他正好從左側小徑上來,告訴我們下方可看到更大一片的一葉蘭,感謝他,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她們高貴的容顏。


也許到此的賞蘭人士的心態和目的各不相同,但能與她們相遇其實就是一種緣份。


我們在此靜賞空谷幽蘭,深怕驚擾了她們,而前方不斷傳來喧嘩的讚嘆聲。


正要離去時,一位婦人正好從上方見到我們,馬上下來我們身旁,我們告訴她路徑狹窄,要注意落腳處。


沒想到,她開心地告訴我們,她想採一朵花給在8號樁沒爬上來的朋友,我們對她進行許久的道德勸說,她似乎沒有打消念頭的意思,真是無奈!

揮別了一葉蘭繼續前行


不久就上了稜線囉!


11:25看到3公里木牌,要攻頂了,加油!


11:38抵達加里山三角點,一等三角點。


海拔2220m,名列台灣小百岳NO.034。


上面立著步道3.14公里的木牌


有一條繩索隨著岩壁垂下,據說是縱走哈勘尼山的路線,看起來很可怕,生命誠可貴,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今天有大陸沙塵暴攪局,視線雖然不是很好,我們還是看到想看到的景色:

一邊可以看到有雷達站的樂山(鹿場大山);右後方隱隱約約的線條就是雪霸聖棱線,還留著殘雪;下面矮矮的山頭應該是哈勘尼山吧?!


朦朧的雪霸聖稜線


另一邊可以俯瞰鹿場縱谷,視野遼闊,但是今天遊客多,小小的山頂上擠滿了遊客,我們還是走人讓位吧!


下山並不會比較輕鬆,四肢開始出現痠痛現象,還好背包裡的物資換成用肚子來運載,輕了許多。

我們欣賞著路畔的花花草草快樂下山,除了和剛才見過的老面孔道別之外,又認識了「川上氏月桃」,比我們平常認識的月桃花漂亮得多。


另外還有很多可愛的小花,處處透露著春暖花開的氣息。


14:10回到停車場,上山花了三個半鐘頭,下山二小時四十分鐘,共花了六個小時左右,和一般估計的腳程差不多,可是我們走得很悠哉,真是豐收的一趟行旅!
 

[註1]水晶蘭:水晶蘭科,一年生,白色半透明之半腐生性植物,分布於海拔1700m~3000m山區東北向的潮濕地,春夏季開花。

[註2]闊葉根節蘭:蘭科,多年生草本(地生蘭),分布於北部1000m~1500m陰濕密林內,花期2~4月。

[註3]森氏杜鵑:杜鵑花科,常綠小喬木,中央山脈海拔1650m~3500m皆有分佈,花期4~5月。

[註4]台灣一葉蘭:蘭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分布於海拔1500m~2500m潮濕多苔的樹幹或石壁上,花期3~4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