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自然步道」西山線其實可以從更南邊開始,會經過鼎鼎大名的「西芳寺(苔寺)」和「鈴蟲寺」,但是這兩處一個要事先預約,一個要買門票,我們行程精華放在「嵐山→嵯峨野→鳥居本」,還有更遠的「落合→清滝→高雄」,慢腳的我們怕時間不夠,冬天天黑的又早,所以最後決定以「松尾大社」為起點。

從我們住的旅館到「松尾大社」最方便和省錢的方式是搭公車,睡前査好公車路線(京都市公車路線查詢),今天一早享用完自製早餐之後,就到地鐵站向站務人員購買「公車一日券」,一張500円,搭乘一次市內均一價220円,所以搭乘三次就回本了。


到「松尾大社」要沿著「五条通」向西走十幾分鐘,到「堀川五条」站搭28號公車直達。
(後來才發現也可以到「四条烏丸」站搭3號公車,更近,班次更多)

我們第一次看到白天的京都,兩人都變成了好奇寶寶,看到什麼都感興趣。

這裡騎單車的比例很高,所以紅磚道分成「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行人與自行車分道,互不干擾,台灣一直在推廣自行車活動,也應該仿效日本的作法才對。



嘿,這是「米老鼠」的家嗎?好可愛哦!


「堀川五条」表示站牌是位在「堀川通」上,靠近五条通的路口,我們起先搞不清楚,在「五条堀川」站空等,結果眼巴巴地看著28公車從旁邊駛過,才知等錯站牌了。

「公車一日券」只能搭「市巴」或「洛巴」,京都巴士、京阪巴士、JR巴士都不能使用。



站牌下方有時刻表和路線,抵達站牌之後,先確認路線,以免搭錯車或等不到車。


使用「公車一日券」上車不必過卡或取票,但是第一次搭乘時,下車前要把卡片插入司機身旁機器的「力-卜入口」,卡片背面會印上當天日期,之後搭乘,只要下車時把日期秀給司機看就OK了。


行車中,忽然想到「松尾大社」會不會在區間外?於是到司機後方看看路線圖,果然沒錯,於是我們在區間的末站「松尾橋」下車,乘車時間30分鐘。


一下車,大雪紛飛,沒想到第一天出遊就遇到下雪,3度就下雪了,超幸運,忍不住仰面接雪,超過癮,超開心的!



「松尾橋」跨越了流貫京都西側的「桂川」,橋邊這棵大樹的姿態很美,是櫻花嗎?看看樹型,好像不是!


此時飄著的,是薄薄的、大大的、看得出雪花形狀的「濕雪」。雪花飄飄的「桂川」有股蕭瑟寂寥的朦朧美,正符合京都的「枯淡」情調。


過了「松尾橋」就是「JR阪急線」的「松尾站」。


過了鐵道和馬路,就是大大的紅色鳥居和參道,市巴「松尾橋」站和「松尾大社」站只有一橋之隔,但是價格卻有差。


逛古剎,如果懂一點歷史的話,參觀起來會比較有意思,所以開始認真讀書囉~~

遠古時代,這附近的居民祭祀的守護神是「松尾山山神」,西元701年,當地豪族「秦氏」在松尾山前建造起這座「松尾大社」,將「松尾山山神」遷入社內,大力開拓附近一帶。

「秦氏」自稱是「秦始皇」後代,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國,他們移居日本之後,靠著優越的土木、灌溉、農耕、養蠶、織布、造酒、曆法技術,活躍於「平安(京都的舊稱)」的「太秦」一帶,並且開鑿了「保津峽」,在桂川上游修築了「葛野大堰(水壩)」,導水灌溉,嵐山渡月橋以後的桂川此後也稱為「大堰川」。

日本原本建都「奈良」,「桓武天皇」因為皇位繼承問題遷都「長岡京」,怎知遷都之後,暴雨造成洪水大作,只好另覓遷都之地。

「平安」因為秦氏治水成功而富足,身受水患所苦的「桓武天皇」因此在西元794年將都城遷到「平安京」,開啟史上的「平安時代」,將「松尾大社」立為「皇城鎮護之社」,並且列為「22所著名神社」之一。

當地居民發現用大社北側「龜之井」和「靈龜之滝」的水釀酒,酒香歷久不變,這裡的神明因此被奉為「日本第一酒造神」,成為造酒業的守護神。直到現在,造酒業者每年仍會到此祈求釀酒順利,財源廣進。 

到了「參道」盡頭的「第二鳥居」時,雪停天晴。


「樓門」旁邊有許多人正努力搗著麻糬,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米飯香。很想把他們忙碌工作的畫面拍下來,但是覺得要尊重別人,只好作罷。


這裡的名水叫做「龜之井」、「靈龜之滝」,所以「手水舍」上是一隻「神龜」,大社境內到處都有神龜像。


「破唐風」的「拜殿」後方是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松尾造正殿~「松尾造」=「檜皮」屋頂+「兩流造法」~屋脊中心向左右傾斜的屋頂~可惜我們沒有拍出來。


「拜殿」旁邊的「御輿庫」擺滿了全國釀酒業者進奉的酒罈。


射箭祈福


聽說這裡最值得一遊的地方其實是日本現代庭園大師「重森三玲」的遺作~「松風苑」,「龜之井」和「靈龜之滝」都在庭園中,但是今天行程要走很遠,我們又不懂庭園,而且還要花錢買門票,我們就此離開了松尾大社。

表參道上見到很有京都味的「東海自然步道」指示牌,這樣的牌子今天一直指引著我們,從白天到天黑,路線指標非常清楚,走了很安心。(10:30)


「東海自然步道」應該是沿著「阪急松尾站」和「桂川」之間前行,我們沒有找到,只好沿著29號道,和往「嵐山」的28號公車一起北行。


「29號道」又叫「物集女街道」,狹窄的雙向車道,兩旁是雅致的住宅區,偶爾出現精緻的小店,例如這家還沒營業的「branch」~又開始飄雪了。


裡面陳列著我們倆都愛不釋手的木雕飾品,因此黏在櫥窗上當了好一會兒的壁虎。


哈哈哈!不知這掛在車庫門口有何寓意?


沿路走走停停看看,談笑間,已經來到「法輪寺」的山門。(10:55)


「法輪寺」是祈求「智慧」和「福報」的地方,和「法輪功」無關,表參道是漫長的階梯。


參道的起點有一座小小的「電電塔」,浮雕上的兩個人竟然是外國人~左邊是發明「無線電波」的德國科學家「Hertz」,右邊是發明之王「愛迪生」,好特別哦!


參道中間是小小的「電電宮」,保佑的對象是「電器用品」,太妙了!


有廟就有故事,所以還是先了解一下這裡的歷史吧!

位在嵐山渡月橋南邊高地上的這座「虛空藏法輪寺」原名為「木上山葛野寺」,建造於西元713年,比「松尾大社」晚了12年,創建的背景仍然和「秦氏」有關,為了祈求國泰民安,五榖豐收,事業興隆而建。

但是現在的「法輪寺」祭祀的卻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的「虛空藏菩薩」,祂的智慧浩瀚如虛空,信眾只要向祂「求聞持法」,就能增進記憶力,見聞不忘。西元八世紀時,這種「虛空藏信仰」從中國傳入日本,成為當時僧侶之間的顯學,「弘法大師~空海」就是因為修習此法而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被視為「神童」。後來他的弟子「道昌」在寺內供奉「虛空藏菩薩」佛像,修習「求聞持法」滿一百日之後,與「虛空藏菩薩」發生感應,因此將這裡改名為「法輪寺」。

這裡最有名的是「十三詣」~每年3月13~4月13之間,年滿13歲的兒童來這裡參加「十三詣」法事,就能得到「虛空藏大菩薩」的加持和祈福,開悟智慧。我大概就是13歲時沒有來「十三詣」,所以現在才會記性這麼差!

另外,每年11月13日這裡也會舉行「漆神祭」,因為第55代文德天皇的第一皇太子「惟喬親王(西元844~897年)」為了向「虛空藏菩薩」祈求製造漆器的方法,曾經在此閉關苦思,11月13日出關,從此以後,每年的這一天全國的相關業者都會前來參拜,所以這裡又有「漆寺」之稱。

同時,「虛空藏菩薩」也掌管大自然,所以農民、礦工、漁民也都祭拜「虛空藏大菩薩」。

古老的拜殿前的每一盞白色燈籠上都寫著「虛空藏大菩薩」,木門邊端坐著一尊紅色木佛,前面擺著白色牌子「十三まいり(十三詣)」,可惜拜殿門扉緊閉,不然我也要向虛空藏菩薩求智慧,增進記憶力。


「虛空藏菩薩」是生肖屬虎和屬牛的守護神,所以祭拜「虛空藏菩薩」的寺廟前面都是「牛」,還有~


「虎」。「虎」屬於12地支中的「寅」,所以摸著寺前的虎像祈福,就叫做「撫寅」。


至於這尊銅雕的羊就不知有何涵義了。「羊」在12地支中屬「未」,那摸羊祈福可以叫做「撫『未』」嗎?哈哈!


右邊有一座顏色鮮豔的「多寶塔」


古老鐘樓被陽光照得容光煥發,前面是長滿翅果的楓樹。


旁邊這一片觀景台超讚的,不只可以看到法輪寺全境景觀~


往南還能俯瞰「京都盆地」的市區景色。


更讚的是,往北就能眺望以「渡月橋」為中心的「嵯峨嵐山」街景,還有連綿成畫的北山諸峰。


順著表參道離開,夾道的茶花在寒冬中點點綻紅。


離開寧靜的法輪寺,轉個彎就是嵐山的「渡月小橋」,前面就是人群聚集的嵐山的地標~「渡月橋」。


松尾大社→嵐山渡月小橋,短短2公里,我們從9:42走到11:23,簡直就是蝸牛散步,但是感覺真棒!

其實這一段路程應該不能算是「東海自然步道」,因為我們完全走在「29號道」,「東海自然步道」到底在哪兒呢?

請繼續收看:東海自然步道(2)~嵐山、嵯峨野、鳥居本
      東海自然步道(3)~落合保津峽、金鈴峽、清滝
      東海自然步道(4)~錦雲溪、高雄神護寺

<行程參考>:http://homepage3.nifty.com/kkoon/road/n_tokai/03kitayama/2nd/record1.html#1st
<相關連結>:
東海自然步道聯絡協會:
http://www.tokai-walk.jp/
松尾大社:http://www.matsunoo.or.jp/pr1.yuisho/pr1.yuisho.html
嵯峨嵐山虛空藏法輪寺:
http://www2.ocn.ne.jp/~horinj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