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闗於禦寒衣物:
北海道的冬天,一月底到二月初的氣溫,查詢
YAHOO!天氣情報,大約是0度~負20度,對於愛四處趴趴走的我們,當然不可能呆在室內取暖,所以防寒衣物的準備就非常重要,體驗過北國的寒冷,在此記錄穿衣的心得。由於不喜歡大包小包的帶行李,所以一切從簡,舊有的無論美醜,實用最重要,不足的部分向親友商借,再來才是添購。

北海道的室內很溫暖,大約維持在20~22度左右,一出室外就是零下的溫度,所以洋蔥式的穿法既保暖又可以快速穿脫,是適當的穿法。
1.上衣部份:主要分成外層防風防水層、中層保暖層、內層排汗層。
外層防風防水層:老婆穿的外套是十年前買的Gore-Tex外套,雖然已經褪色,但防水防風的效果仍然不錯,我穿的則是跟二姐借Gore-Tex外套。外套『完全防風』的功能很重要,下雪並不會弄溼衣服,只要在進室內前拍掉就好,但是遇到風吹時,體感溫度會隨之降低,若不能有效阻隔,穿再多的保暖層也是無效,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材質的外套可以選擇,價錢不一,自由選擇,重要的還是防水防風,而且外套最好要附帽子,有風或下雪時可以把頭臉包住,有效的減少風寒的感覺。
 

中層保暖層:準備了三層,最內是緊身的聚酯纖維高領長袖,有效的包住上身;再來是全拉鏈式的聚酯纖維長袖,方便穿脫;再來是羽絨保暖層(老弟熱情借助),如此三層保暖層在道東遇到零下17度都不覺得冷,一進到室內或上車開暖氣,就
外套加上兩層保暖層一起脫掉,迅速方便,到了道央天氣比較不冷,保暖層可以調整減少。


內層排汗層:原來家裡就有幾件爬山時穿的長袖排汗衣,雖然舊了,這次的貼身衣物仍都是靠它們幫忙,除了可以排汗讓身體保持乾爽,而且比棉製的衛生衣容易乾,方便每天換洗。


2.褲子部份:由於沒有防風的褲子,所以就到城市綠洲添購了兩件防風防水的雪褲,每件2000元左右,外層防風防水,內有一層保暖層,效果不錯,零下的環境,裡面加一件衛生褲就足以應付,褲子可以防風真的就不會覺得冷。預先準備的雨褲和聚酯纖維的保暖長褲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完全沒有派上用場。雪褲還有一個好處,滑冰滑梯時很過癮,一般的棉製長褲不防風防水,而且阻力大,不容易往下滑,無法盡情享受玩雪的樂趣。

3.鞋襪部分:之前買的Gore-Tex登山鞋搭配上排汗襪和厚襪,12天的行程都沒有問題。只要有走動,基本上足部就不會冷,鞋襪最重要是不能濕,鞋子行走在雪地上,多少都會沾到雪,進到室內溫度變暖,很容易因沾到的雪融化而濕掉,所以鞋子的防水功能相對重要,足部無法保持乾爽是很不舒服的,所以隨身多帶一套襪子備著換穿比較保險。


4.
帽子部分帽子一定要可以蓋住雙耳,我們的是聚酯纖維的材質,質輕又保暖,許多年前買了一頂,覺得不錯,所以這次又添購了一頂,有風的時後把外套的帽子拉起包住,就不會感到冷了。


5.
手套部分:手套是使用了好幾年Gore-Tex的手套,內有附一雙聚酯纖維的薄手套,這次出國添購了一付給老婆,平常天冷下雨時,騎車上下班也很實用。帶手套保暖是很重要的,起初幾天因為要時常拍照,戴手套不好按快門,所以經常手凍的不得了,後來發現三隻指頭的指甲裂開了,才發覺大事不妙,後來就是儘量在照相時,快速脫下手套,照完像,隨即套上手套保暖,這種方式比握暖暖包有效。


6.口罩部分口罩需要準備,北國的空氣乾冷,口罩一來可以保護口鼻附近臉部不會直接被風吹拂,二來又可保持呼吸道濕潤,個人因為沒有一開始戴口罩,後來一直被咳嗽的症狀所困擾。老婆的做法則是先套好頭套,再繫上帽子的下圍,保暖、通氣或拍照都很方便

7.
圍巾部分:可以保護脖子,又可以順便包住臉,只是後來覺得有點麻煩,幾乎都用口罩和頭套取代比較多。

8.
太陽眼鏡:道東的天氣非常好,開車時白雪反射的陽光非常刺眼,基於安全,太陽眼鏡要準備,只是一路上觀察到一個現象,日本人開車幾乎都沒有在戴太陽眼鏡,甚至後來到小樽、札幌時,也沒有見到日本人戴太陽眼鏡,不知是甚麼原因?

9.
簡易雪爪:在城市綠洲可以買到,比在日本買便宜一些,有許多選擇,價錢各異,我們買了最便 宜的,只有前腳掌有雪爪,但是我們覺得如果前後都有會更好。在道東的期間都沒有使用到,道東的雪像糖晶一般,不會黏腳,而且好走不滑,應該是人少,而且比較乾冷的     緣故; 到了旭川動物園後的行程,白天溫度回升到零度以上,雪融化再結冰,加上人多車多,路上的雪變得很硬,路上行走很容易滑倒,穿上雪爪比較安全,但仍要小心行走。只是穿 雪爪有一個麻煩,那就是進到室內要脫掉,不過幾次後我們也就習慣了。


10.
防止皮膚乾燥:護唇膏、面霜、護手霜、護膚乳液油膏等,一定要帶,想到隨時抹一抹,不然凍到裂開或皮膚乾癢時再擦,就有點晚了。

11.
熱水保溫瓶:除了三餐時可以喝到熱湯或熱茶外,若身體冷想喝熱的,就只有投販賣機,120円起跳,很傷荷包;我們此行帶了兩瓶1300cc保溫瓶,一瓶用來泡熱茶,一瓶用來裝熱水,一上車就喝一小杯,補充水分兼暖身,健康又省錢。

12.關於
相機:我們使用的相機是Panasonic LX3,為了測試這台相機在低溫下的工作情形,還特地買票到冰花季零下負18度的會場做測試,發現有稍微延遲的現象但功能算是正常運作,心安不少,不過還是帶了一台Sony舊相機,以備不時之需,還好都沒用到。依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發現,機器故障的狀況並不多,反倒是電池提早罷工的情形比較常見,為減低影響,原來有兩顆電池下又加買了一顆原廠電池(後來一顆副廠的掛掉,剩下兩顆原廠的努力工作),並帶了兩個充電器,最不濟的狀況下,至少可以在睡前同時把兩顆電池放下去充電。      在低溫的環境下照相時,採取電池隔一段時間就交互使用的方法,未用到的一顆放在較內層衣服的口袋,幫助回溫保暖,藉以延長電池工作時數。由低溫的環境進入到溫暖潮濕的環境(如食堂麵店、活動的休憩室、溫泉…),要注意相機機身與鏡頭會有起霧的現象,進出兩個溫差很大的環境時,可以先將相機掛在保暖衣內,等到進到室內或出到室外一陣子要照相時,再把相機拿出來使用,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起霧的情況發生,此時就只好暫停開機,以免發生故障了。(補充:數位相機在低溫下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無法對焦與操作的情況,所以將相機掛在保暖衣內維持相機的溫度,比較能讓相機正常拍照。)

◆以上就禦寒衣物及裝備的部分記錄自己的經驗,提供參考。
走在小樽、札幌的街頭,當地人的穿著不會特別厚重,大多只戴耳罩,不戴帽子,不像我們身上包好幾層,帽子、手套不離身,很多女生還穿短裙、短褲加絲襪,果然是從小練過,佩服她們耐寒的功力。在此致上深深的敬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