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住民為了適應山谷環境,將屋頂設計成既能抵擋寒風,又可以承載冬雪的正三角形,再就地利用稻草覆蓋在屋頂上,合掌屋的外型因此定型。


明治時代,政府為了賺取外匯,鼓勵農民養蠶製綢。
但是山裡的冬天很長,春蠶養不活,聰明的村民於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一樓住家的空氣傳導到屋頂上,利用合掌屋屋頂下面廢置的空間來養蠶,如此一來,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在屋裡養蠶,收入因此增加了,養蠶變成白川鄉民主要收入來源。


到了昭和年間,政府在庄川流域開發了五座水力發電廠,有一些合掌村落因此被淹沒;加上後來經濟不斷成長,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農民生活越來越困難,甚至曾經發生大雪時期因為就醫不及而喪命的慘劇,部份村落被迫集體遷村,後來在地圖上消失。

白川村民因此深刻體悟到保護家園的重要性,所以共同發起了「合掌文化保存運動」:提倡「不賣、不貸、不壞」的三不原則,將仍舊存留著的合掌建築重新整理規劃成「合掌造民家園」。

其中「荻町」這個小小村落就擁有110多棟合掌造建築,因此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


如果想參觀合掌村,時間又有限,我們的經驗覺得「荻町」最具代表性。


荻町:分佈在庄川東岸,溪水蜿蜒流過約1公里長的河濱谷地上,錯落有致的莊舍宛如童話故事中的小屋一般溫馨可愛:這一棟是小紅帽奶奶的家,那一間住著七個小矮人,隔壁住著小豬弟弟,......


城山天守閣遺跡:戰國時代的荻町城所在,據說後來發生大地震,城郭與百姓全都消失,什麼都沒留下來,而且至今什麼也沒發現。

這個神話式的舊城遺蹟,現在是眺望荻町合掌村的最佳位置,整個村莊盡收眼底。


昨天在五箇山看到一群小學生在郊遊寫生,今天在這裡又看到一群學生在畫畫,日本教育從小教導孩子用筆記錄眼裡的感動,難怪偶爾出國到都會遇到日本遊客靜靜地賞景寫生,這對習慣走馬看花、趕行程撈本的我們來說,覺得是既奢侈又欽佩啊!


大部分的學生散佈在村莊各個角落,和老師ㄧ起留在城跡的,我們以台灣眼光猜測:一定是比較皮的!(你們台灣人很奇怪耶,人家就是想畫全景,不行啊?!)


來了幾趟日本,發現有放這種牌子的地方就表示這裡拍照一定很漂亮,一定不能錯過。


即使沒有陽光,水田裡仍然有合掌屋的倒影,真是美呆了。


旁邊有兩家可以休息用餐的店,我們先在這一家買肉串來充飢。


這家店冰鎮飲料的容器是整枝樹幹,哇!


沒想到越充飢越餓,於是到隔壁吃午餐,好好吃,榮獲這次日本行蕎麥麵第一名
殊榮


飯後加點抹茶冰淇淋,不甜不膩,推薦這家店。


這一棟長瀨家是第五代(1890,明治23年)所建的。


五層樓高,600坪,本來1樓是生活空間,1樓是傭人的寢室,3~5樓是養蠶場;但是因為長瀨家到第三代為止都世代為醫,所以現在1樓展示江戶時代的醫療用具,3樓陳列生活用具,4樓是農具和山裏工作用具展示區(要錢,我們過門不入)。


從側面更能看出建築的氣派和豪華,配上四周的青青草坪,和紅黃小花,還有旁邊的大松樹,構圖剛剛好。


窗子打開,遊客在裡面參觀,我們在外面參觀他們,也很有fu。


旁邊還有一大池睡蓮,他們家真大!


明善寺1748年落成至今,已快300年歷史了,是最具白川風情的寺院。
茅草屋頂的鐘樓門和本堂,鐘樓旁邊的大水松(最高那一棵),直徑3.5公尺,高10.6公尺,很雄偉。

還有合掌式僧房,沒有用一根釘子或是插銷,全是用卡楯和繩子來固定柱子,200多年歷史仍然非常穩固。


和田家曾在江戶時期擔任村長和衙門官員,明治21年被任命為白川村第一任村長。


從城山天守閣往下展望,偌大的和田家就位在集落的中心,新葺的屋頂,感覺味道遜了許多。


這樣純樸的地方,就適合沒有目的、沒有機心地隨意閒晃,然後隨意取景,隨處坐坐,愛坐多久,就坐多久。



我們在一處廊簷下休息兩腿,發現窗裡躺著一個人,我們好奇地觀察起這個小朋友,好久都沒有動靜,怎麼了嗎?等了很久,終於翻身了,大概是被我們的說話聲吵醒,我們也放心了。引來路過人們圍觀,真對不起他。還好我們家不是觀光勝地,不然連午睡也不得安寧。
 

村中的民宿



另一家民宿


小型的合掌造



老街造景



回到停車場取車時,看到一群工人和許多大型機具正在進行鋪路工程,我們上廁所的時間,他們就分工完成了工作,而且鋪得又快又平,讓我們見識到日本人的做事態度和效率。


在這樣的經驗下,我們告別了合掌村,向下一個目的地---古川小鎮出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棕熊與小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